今天国庆节,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每年也只回来一次,最近一次回来还是小外婆去世。每次回来,下火车的那一刻,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欣喜而又惆怅。欣喜的是我热爱的土地还是熟悉的味道,惆怅的是与大城市相比,他的发展如此缓慢,祖国生日,家乡也到处挂满了红旗与祖国同庆,车站周边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每个人脸上挂满笑容唯有我带有一丝伤感。
黄石,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小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的一座资源型城市,这里的经济以煤矿、铁矿水泥等重工业为支撑,历史教科书中张之洞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矿遗址就在我的家乡黄石-大冶铁矿。这是我骄傲的地方,每当给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都不由地告诉他,我的家乡叫黄石,如果别人不知道,我都会加上一句,张之洞的汉冶萍铁厂你们总知道吧?如果还不知道,我还会问一句,中国劲酒,你知道吗?对,我无比骄傲,因为我是黄石人,我是土生土长的黄石人。
还记得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是煤矿工人,所以也就在矿区长大。印象中的矿区工人很多,那里住满了人,一个几平方公里的煤矿周边可能挤满大几万人,一排一排一层或者两层的砖瓦结构的自建楼沿着街道一层一层散落着的向着山上延伸进去,因为矿区很多人都是从周边城市或者农村迁徙过来,因此住的地方确实简陋,当时老家的居住情况和梁晓声的人世间里面的A城描述的情况差不多。我记忆里随着父母一共搬了四次家,每次搬家都是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父亲是一名矿井水电工,工作经常调动不过也都没有离开过矿区,无非是从A矿搬到B矿而已,所以我对煤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童年基本都生活在这里,家庭所有的收入也和矿区深深绑定。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生活在黄石的十三排,为什么叫十三排,顾名思义,那里的人们因为砖瓦房围绕着街道一层一层地建设着,一直排列到矿区的山上,所以,取名十三排。听名字感觉不出那里的生活条件,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条件是真的艰苦。
我家老房子隔壁有一家人,和我同姓,三代同堂挤住在一个三十几平的平层自建房子里面,小时候经常去他家玩,当时只觉得好玩并没有感觉到艰难,或许那时后什么也不懂,欲望比较少的缘故。那时候家里的门窗都是紧闭的,因为经常会起风,风里面夹杂着粉煤灰,随风飘散在窗台上,街道上,楼道里。到处飘散的粉煤灰使得周边树叶上,小草里,甚至天空中都是灰蒙蒙的感觉。我对粉煤灰心存敬意,因为爸爸经常下班回来,有时候除了牙齿是白的,其他地方都是黑的,那时候听爸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身上的不是灰层而是一层一层的金子,我们靠它生活,它的价值堪比黄金,也是从爸爸的口中第一次听说煤炭另外一个花名叫做乌金。
就这样,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十三排度过的,我对这个地方也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煤矿早已枯竭,那里的人们很多都外迁出去了,每次回来,都会去过看看曾经的老房子,听着妈妈讲着那里曾经的邻居的近况,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是总有一些情形能够勾起自己的回忆。比如,妈妈的工友,一个阿姨,住在我们老房子后面的山上,小时候经常去他家玩,前几年因为癌症阿姨和她爱人都已经离去,阿姨的女儿燕子姐姐在处理玩她爸爸妈妈的后事之后移民日本了。每当妈妈讲着这些曾经的熟人一个一个离开的时候,眼睛总是红润润的,我的心也是红润润的,因为这就是无情的岁月,总是会无情的夺走你记忆中的人和事,让你难免感伤。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下火车回到家里的第一个计划就是要回去老房子看看,因为我的老房子伴随着我的记忆见证了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我家乡的变化,这里藏着我的童年回忆,藏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