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出于身份,我需要与他们同喜、共悲
“你根本不懂我”,一次失败的安慰通常会以这句话为尾声
而它也将安慰者与被安慰者的关系重新滑到“待定”的区间,究竟是朋友,还是恋人,究竟是家人,还是陌生人?
人类很奇妙,一旦产生怀疑情绪,大脑就会自动化作一台鼓风机,将这点微末的火苗,煽动成燎原野火
姜雨就因如此,和相恋两年的男友说了再会,两人分手很不愉快,起初是她在公司被领导误会,莫名挨了顿批评,心情郁闷,回家后跟男友倾诉,发生以下对话
★
姜:哎呀,烦死了,我们领导就是个XX….
前男友:可不是嘛,我们领导也是个XX,不过没关系,我比你还惨,之前…
姜:好了好了,是你在求安慰还是我在求安慰?
前男友:怎么了?我不是正在安慰你吗?
姜:算了,我回房间
★
如果这对小情侣就此给谈话绘上句号,那么我想他们并不会分手,但现实往往是在崩裂过后才能给出更温柔的答案
姜回到房间后,给母亲打电话诉苦,而很显然,老话常说“报喜不报忧”的另一层含义就在于,大部分时候,父母辈很难理解子女当下的困境和忧虑
“哎呀,这点小事算什么嘛,你就是还年轻,把心态摆正,出去打工的,哪个不受气呢…”

持续十五分钟的家庭教育最后在姜母的“喂喂喂,听不见吗”的呼喊声中结束,而此时的姜雨,已经沉默了十分钟
她不明白,为什么一点简单的,柔软的安慰,能够被搞砸成这个样子,男友和母亲,最亲近的人,他们难道看不出我的委屈和郁闷
姜雨陷入思考,前男友走进来,想要继续他的“无效安慰”,刚说没几句,姜轻声打断
“好了,不要再说了,你根本不懂我”

如何有效安慰
事实证明,安慰人是一个技术活
甚至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除却解惑,也是想要得到心灵上的安慰与释然
但并不是每一次陷入负面情绪中都需要寻求专业领域的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囿于生活,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线下与心理医生面对面展开会谈,何况现在满大街的不确定阳性更是增大此举的困难程度
所以,将心理学上的安慰技巧融进生活里,造福更多不懂得安慰,但又想要帮助受创者的群体,让小家充满爱,让大家更和善

1.安慰不是说教,安慰是陪伴
安慰中切记,少提“你不要,你应该,不许”这种近乎下达命令的语气与句式
每一个需要安慰的人,都是在与生活怄气
这个时候,你再去下达终止情绪的指令,无疑是在给被安慰者火上浇油
安慰一个人,和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许类似,不过我们是在等待ta将内心的苦水统统宣泄而出,并在其激动时,给予拥抱
我们一定要明白作为安慰者,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共情
试想,在你理智瓦解,情绪崩塌时,第一件事是让人帮你重新规划图纸,建立起理性的高楼吗?
不是,清除情绪垃圾,才是第一步

2.安慰需要时间
时间,往往是疗愈一切创伤的良药
失去的人事物最后都会被时间打上“过去”的标签,陈列在回忆的展台,人们偶尔会想起,但不会每刻都驻足回望
安慰一个人同样需要明白这一点,其实很多时候,被安慰者都能够自己走出来,只是心理上需要能够倾诉的对象,而倾诉的过程,则需要时间
所以安慰一个人,哪怕你真心希望她能够立刻走出阴霾,但也不要操之过急,当你选择成为“安慰者”这一角色,就要拥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帮助被安慰者疏导情绪,抚平内心深处的褶皱

3. 比惨解救不了“惨”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前文中姜的前男友就妄图以“比惨”的方式安慰姜,但很明显不是每一个人听到他人的悲伤过去都能够笑出来
至少姜雨不是
懂得安慰的人,一定不会再输出负能量,相反会在不多的言谈中表达鼓励与支持
鼓励受伤的人大吐苦水,支持他大肆流露情绪
说起来,我也曾经有过“求安慰”的经历,但从过往经验中,我明白向家人和朋友寻求一些心理慰藉,是很难得偿所愿的,所以我破天荒的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心理咨询
过程很简单,基本就是我说,他听,很少表态,但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切实击中我的内心,而且因为职业素养,对于我的“倒垃圾”行为,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
我的所有负面情绪,他都一一接纳

整场谈话下来,我甚至产生与他是多年老友的感觉,那时我就明白普通人要想和咨询师一样懂得安慰,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接纳
所以请放下“好为人师”的说教心态,先从听开始
听见他的心声,听见他的痛苦,听见他的迷茫
然后告诉他,“有我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