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2年12月 于北京
12月13日,是又一个公祭日,这一天,永远值得铭记。
缅怀过去,是不忘国耻,是珍惜现在,是未来可期。
在南京读书四年,我很庆幸自己有勇气走进大屠杀纪念馆,去直面那一份历史的疤痕,去直面中国人民的血和泪,这种冲击,是最好的爱国主义题材。
在去过纪念馆不久,《二十二》这部电影便上映了,这是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期间“慰安妇”的纪录片,我几乎是全程哭着看完了整部电影,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
近年来,不断有国际友人公开了当年的真相和史料记载,这让日本再也不能抹杀那段历史,这就是他们的耻辱柱!
但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历史,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是无辜惨死民众的血,是和平来之不易的泪。
更要向浴血奋战,守护了和平的无数仁人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会永远记得,也会一直努力。
写在2016年12月 于南京

最近愈发懒了,总有无数的理由休息,写作总找不到灵感,马上12月13日就是国家的第三个公祭日,这篇文章是两年前写的,当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发布,现在就作为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也是我成为预备党员之后感受到的身上更加重要的责任吧,文章基本没有改动,因为这就是我那时最真切也最震撼的想法,而且莫名觉得那时自己的文笔更好,也许那时的我更加心无旁骛,更加自由简单,也算是对自己的提醒吧,勿忘初心。——写在今天(2016年12月11日)
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莫愁湖看大黄鸭,本是满心欢喜,后来又提议去了大屠杀纪念馆,心里变得沉重起来。
似乎从踏上那片历史的那一刻,我就冲动的想把它写下来,那注定会是又一次的痛苦,找不到场合去写,因为这是多么严肃的事啊,我不想用这颗浮躁的心去感受它。
唯有在这个静下心来的时候才敢动笔去写。把这作为游记系列的开篇,是对自己的提醒和警示。
同时,希望与诸君共勉,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写在前面的话
听很多人说起过来南京旅游却又都无言的避开了大屠杀纪念馆,确实,回忆那段历史让人心疼,不如让那个已渐渐在中国人心中愈合的伤口永远也不要揭开,那样,我们还可以故作安慰又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时带给我们的一切。
如今,站在这儿,我却要勇敢地扯开这道伤疤,却面对血淋淋的记忆。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Forgivable but unforgettable”,用它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最贴切。

我是在电视上见过纪念馆外观的,是一位军官问他层层选拔出来的女特种兵敢杀人吗。毫不惊讶,她们不敢,换成是谁,怕都没有这样的勇气呢。
后来,军官带她们来到这,所有人出来的时候都哭了,是愤怒,是心疼,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升华,从此,她们蜕变成为真正的战士。
而自己终于来到了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像,是一个人抱着死去的孩子在向上天哭诉,接着的有逃亡,有流血,有斗争,在进馆之前我和同学都无言了,这或许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尽管内心翻腾不已,尽管我都快要破口大骂,可我还是抑制住了内心的不满。

我想,建成者的目的不需要我们头脑一热的豪言壮语或者脏话,他是想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
进馆后,巨大的300000真刺眼。那是300000条活生生的人命啊!室内的主参观馆里是暗黑的,摆满了当时战争留下来的武器残骸和书籍资料。
还是刻满了名字的万人墙,有许多都是刘奶奶,xx嫂子之类的,她们连名字都不曾留下,就被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无情地杀害了。当时,她们一定很痛,很害怕的吧。

有一个很引人深思的细节,纪念馆中的文字有三种语言,中文,英语,还有,是日文。
我不知道一个日本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这儿的,不过我没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怕被我打才没出现,虽然现在是理性爱国,不过我恐怕在这个时候,我不一定控制得住自己,当面对杀人比赛还在笑的日本军官,微笑着把活人当靶的士兵,我又怎能无动于衷!
有些日本军官回忆在中国的罪行,还原历史真相,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确实不能片面的把日本人扣上侵略者的帽子,可以原谅,饶恕,但这段历史,不该,也不能被遗忘。
慢慢走到大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计其数的名册摆放着,黑色的是无辜死去的人,蓝色的是幸存者,我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全景拍下来,因为那真的太大了,遇难者之多语言是描述不出来的,网上祭奠的方式让我能够表达一下自己的追悼之情,愿他们在天堂一路安好。

在一个凹洞里,水不停的从上方滴下,每隔12秒,圆墙上亮着的头像就会暗下来,代表一个生命的离开。12秒,我们可以干什么呢,刷一次微博,回一句语音,再短不过,可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我听人说,人死了会变成星星,守护亲爱的人,我不知道那晚的南京是不是漫天星光,那我想抬头许愿,把眼泪流回心里,希望你们保佑所有善良的人平安幸福,保佑中国日益强盛。

一路的沉重笼罩着纪念馆,我们继续参观,终于开始有了象征热情和胜利的红色,一系列的大反击开始了。
一路看得我酣畅淋漓。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说他们是永垂不朽的。他们浴血奋战换来今日荣光,大多数是无名英雄。
很想向他们敬个礼,谢谢你们用生命为我们迎来了今日的幸福。
主馆参观完毕,我们又去了万人坑,那里有累累白骨,伤痕历历在目,侵略者何其残忍。
在祭奠的内室里,安静得出奇,每个人都默默感受着来自天堂的气息和地狱的黑暗,室外的烈火熊熊燃烧,肃穆的鲜花摆放着,我却没有敢上前一步,怕玷污了这圣洁。

这让我想起了高中的钓鱼岛事件。当时大家群情激愤,全国各地甚至陆续开始了游行示威。我们也深受感染,虽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的。
可在中国,学生这样一个敏感的群体没有办法参加游行。就在我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之时,宣传栏上出现了一张字条,内容已记不清楚,只清晰记得那一手漂亮的字,令人叹服的文采和铿锵有力的落款——中国人。
好勇敢的榜样!那个人成了一个传奇一样的谜,这样的事持续了几天,可字条被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也在跑操的时候亲眼看到老师带着忧郁的目光把它揭下,心里五味杂陈,现在我仍不能理解当初学校的所作所为,还是太年轻了吧,爸爸总说我把什么事都想得太简单了,可我不想那么理性,我也办不到。
后来学校竟然因为担心我们出去连续3周没有休息,有些可笑,而那个人也在留下最后一张对学校此种做法的无奈和感叹之后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
人们常说读书可以与作者神交,其实我想说,那时的我也曾写过一张,落款是另一位中国人,只是它如今还躺在我的书桌上。

在字条消失后的第二天,我一下课就在宣传栏前徘徊了很久,期待他/她的出现,也想能把写好的字条贴在上面,让他/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可我就是这么缺乏勇气,于是,结局就是,他/她那样的人我再也没有见过,而我也永远失去了和他/她神交的机会,本来以为再也不会想起了,可今天却又重新想起,答案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至少我知道还有人和我一样,有那样一颗无畏的赤子之心,还比我勇敢。
来到和平广场,必不可少的和平鸽,中央水池和浮雕,在这里的游客也恢复了旅游的状态,大家说说笑笑,一扫之前的阴霾。
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身上时刻背负着实在没有必要,只要我们内心不忘记,居安思危,只要我们怀着这样的爱国情怀奋斗终生,这一趟,便没有白来。
Maybe,forgiving is not easy for us,but tolerance is the best weapon to evil,I wish the unforgettable memory last forever.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