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宴致辞简短感人的,谢师宴致辞简短家长!

□黄志岭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先生即将在上海荣休,以同济的工科学子为主的听课者第三次把郭先生的公选课《近代人物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精彩语录整理出来,编出了《郭师课堂拾零》110条,想为来不及如愿选课的师弟师妹以及更多的读者提供一份可读的篇章,这样的校园故事在中国并不多见,令人感动。《课堂拾零》还附录了围绕课堂的师生唱和“西江月”,还有编者的“序词”、“序言”和来自同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听课者的“跋文”和“后记”,每一篇都记录了郭师爱护和指导各校学生的感人故事,还启动了两次限量的印刷。学生不才,作为浙大的经济学硕士与博士,作为郭师的追星者,近年也有幸受到郭师的悉心教诲,得到的关爱也不一定比他们少,有些故事也有独特的地方。受序跋文的启发,我主动写了一篇寄呈郭师,作为三印的后记忝列书中。

谢师宴致辞简短感人的,谢师宴致辞简短家长!

郭师课堂拾零封面。

我走近郭世佑老师,不早也不算晚,可以追述到2005年左右郭师从北京返回浙大的一次讲座。这次讲座对我的思维观念与认知方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今记忆犹新。郭师对历史教科书上“只有……才能……”之类论断的点评令人耳目一新,当时就有一种突然开悟的感觉。正是郭师的求真示范,给我演示了事实与逻辑的双重力量。郭师还推荐了几本书,我还记得很清楚,比如《顾准文集》《吾国与吾民》《乡土中国》《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治史三书》和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还有韦伯的汉译名著《儒教与道教》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提醒我们,读这些书,可以加深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郭师的演讲风格:空手登场,没有讲稿,幽默而睿智,尊重任何提问人,来者不拒,在快速敏捷中常发他人所未发,你还抓不到任何把柄。听众乐着笑,他却不笑。郭师的讲座准能让你在愉悦中增长见识,开阔思维。

听完讲座后,既出于兴奋,也出于崇敬,我到网上搜索郭师,发现一篇写我的导师姚先国教授的文章《说乡情还轻——浙大吾兄姚先国教授印象》。那是郭师为祝贺姚师55岁生日而撰,姚师求学创业的曲折足迹与饱满的才情跃然纸上,还充满郭、姚两家质朴而深厚的情谊,洋溢着郭师对姚师那份情比胞弟对胞兄的敬意,让我对我的导师更加崇拜。据说这份寿礼的初稿只有3千字,郭师越改越长,改到了1万字,可见两位师长的感情之深。这篇文章虽然很长,但因为是幽默的郭师在呈现幽默的姚师,真情起伏,文采飞扬,读起来一点都不累。通过搜索,我还意外地得知,当杭州四校顺应海内外校友的强烈呼声回归新浙大时,学校在20多个院士和近900名教授中选派12人,在5个校区做多学科的校园巡回演讲,姚师和郭师双双名列其中。

郭、姚二师的情意还可以从2012年初春姚师的六十寿宴上看得出来。当时出席的名学者不少,有北京大学中文系廖可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卢建平教授,他们虽然也在北京任教,都是回杭州过年,郭师则是从北京专程赶来。浙大校领导郑强、罗卫东与调离浙大的嘉宾卢建平、廖可斌等近十名高手的道贺演讲撑出了杭州世贸中心的一道文化风景,主持人把郭师的出场放在最后压阵。郭师首先声明,越是放到最后讲,越难讲,该讲的都讲过了,而且前面的都是高手,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边想边讲,貌似漫不经心,以不露声色的郭氏风格,亦庄亦谐,奇峰迭出,不仅引发30多桌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还让每一桌的男女老少纷纷向他敬酒,姚门师生真担心大家的热情会把郭师醉倒,而他始终谈笑风生,都说他滴水不漏,还多次看到他主动向浙大与浙江省社科界的老同事与老朋友满杯回敬。有两三位师兄师姐疼爱郭师,想在添酒时以水掺酒,来点假动作保护他,都被他悄悄地否决了。他说:“这是姚老师的寿宴,都是真情而来,更不能这样。”其实,郭师还在浙大时,就是每天药物不离身,他的求真本色在应酬频繁的餐桌上都是这么认真,加深了我们的印象。郭师致辞的录音部分迅速整理出来后,郭师一不做,二不休,还以《西子弦歌》为题,交给浙大的校报发表,还让北京的《法治周末》等予以转载,影响很大,名人效应就是这样产生的。中山大学校长、原浙大副校长黄达人教授看到后,还向姚师电话补贺,也称赞郭师的才华。

因为这层重要的关系,让我觉得郭师于我不再是完全无关的人,但从未奢想日后还能得到郭师的悉心指导,并成为他的亲弟子的一段奇缘。印象中,是姚师告诉我,郭师在看过姚师六十文集《我们都信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里的拙稿后,才对学生有些另眼相待,我才敢联系得频繁些,得到郭师的指点也多一些,有求必应。

前年8月,手不释卷的苏州政法高人顾炳元先生向法大法学博士课程班时最敬佩的两位教授之一郭师(另一位是法大老校长江平先生)发出邀请,自费邀集一桌,以郭师的最新研究主题为中心,作跨学科的学术交流。郭师知道我对近代史很感兴趣,邀我出席,也让我增长见识,享受与美国宾大博士、日裔学者平山长富先生等一样的待遇。苏州之行后,我与郭师亲近了许多。由于多年的交往,我很早就将郭师视为亲老师,这次郭师还宣告:“经浙大名师姚先国教授同意,可将志岭列入我的嫡亲弟子。”

谢师宴致辞简短感人的,谢师宴致辞简短家长!

郭世佑教授来学校做报告合影。

多年来,郭师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言谈举止等细节方面给过我许多深入细致的指导,让我深受其益。

关于做学问的方法,读郭师的书、听郭师的演讲就能受到启迪,郭师还不止一次当面点拨。他不仅要求“概念要界定清楚”,不能含含糊糊,颠三倒四,还要“严谨地思考、严谨地表达”,“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强化事实和论据,“论据比论点更重要”……郭师的这些话看似平常,实则大道至简,针对性很强,而且由于当面教导,用生动的案例示范它的威力,我就不敢懈怠,只能记在心里。这几点准则不仅对做学问很有指导功能,在日常工作中也很管用,我在准备与工作有关的文件和讲话时,就尽力养成逻辑严谨的习惯,少留漏洞。

我出生在苍南农村,在日常言行上不够注意一些不得体的细节,郭师一旦发现,就会立即批评,有时还很严厉。前年苏州聚会结束时,与郭师年龄相近的顾炳元先生亲自开车送我们到火车站。天气还很炎热,我一下车就想快步走到阴凉处。刚要转身,就被郭师拉住,一起目送顾先生驱车离去,直到他转弯才让我离开,还提醒我,这是基本的礼貌。还有一次,我在“姑苏国故一席”小群转发一则笑话,原本是想博得郭师和诸位师友一笑,但因为笑话里有不文明的用词,就被郭师当众狠狠批评了一通。最近一次也发生在姑苏群里。郭师提示大家留意颜宁女士的高调回国,我除了发表看法,还讥讽颜女士的相貌,被郭师看到,严肃地批评:“请勿用长相说人还贬人,特别是对女士,应予基本的尊重,否则,你的形象未必好看。”私下还提醒我一定要注意提升教师还教授的涵养,不管你是什么专业。这样的细节还不少。对郭师的严厉批评,我都很感激,道理就像郭师在女儿婚礼致辞上说的:如果做父亲的不批评你,等到别人批评时,可能对你的伤害就大了。

郭师不仅享有“三湘才子”之誉,还有“演讲家”之称,毕竟在香港还出版过演讲集,是海内外师友圈公认的演讲家。在这方面,我有幸也获得过郭师的悉心指导。2016年底,我刚评上教授,诚邀郭师返杭,与姚师一道出席我的谢师宴。郭师毫不推却,专程从上海赶来。我在谢师宴上主动要求讲话,除了表达感谢,也想抓紧给自己创造锻炼的机会。当我把郭师送回宾馆,郭师不顾一天的疲劳,对我的演讲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强调三点:一是发言时不要刻意去背。认真准备固然是好事,但要自然一点,即使忘记了你准备好了的一点两点,没有关系,简单就行;二是现场要随机应变,不能只顾背你的,认真得像个小学生。当有人在说话,声音还很大时,你得提醒自己抓紧收场,还要巧妙地与对方对话,把他拉回来,好让全场都认真听你讲话,上课时也应该这样;三是不要像迷信“计划经济”一样,迷信“计划发言”,请注意姚老师和湘籍总理朱镕基先生的发言,最精彩的演讲就出在临场发挥,这就更需要阅读与思考的积累,特别是应变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呼应和取舍前面的发言者与全场的其他有效信息,不要像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会议,如果不吵架,就是各说各的。去年,郭师屈尊来我校讲座,由我主持,我做了认真的准备,事后请教郭师,他再次现身说法:开场白虽然还算到位,但节奏感不够,主持人要重在快速调动现场的气氛,只有激发出演讲人非讲不可,听众非听不可的开场白才是最精彩的。这两次指导让我深受启发,郭师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航标。

郭师除了日常教导外,还十分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2017年6月,我奉命外出挂职锻炼。在出任温岭市副市长前夕,向郭师报告行程和请教,郭师很快拨通电话,提醒注意事项:

第一,“廉洁自律是原则,但也别让人家以为你很清高,不可接近,没有人情味,甚至深不可测”;

第二,“既要管住吃饭喝酒的嘴,也要管住说话的嘴,多听少说,言多必失”;

第三,“少说多做是浙江干部的地域特色之一,不妨学着点,表态要谨慎,言行要一致,为人端正,不严自威”;

第四,“自我定位要明确,这一趟只是过渡性角色,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第五,“守住读书人的本色,警惕权力的诱惑,早去早回,不要恋栈”;

第六,“明辨是非,心系苍生,提防陷入地方的派系纠纷,以不变应万变”;

第七,“温岭就是经济学的个案研究对象与试验场(郭师还洞悉浙江股份制的发源,既与温州有关,也与温岭有关),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八,“挂职锻炼也像群众运动,还得放眼长量,手不释卷,不要荒芜专业,疏远学术同行与国际前沿的挂职风光就是最失败的职业投资。”

……

郭师主攻历史学与法律史,还对现实洞若观火,并不亚于一些每天都在“入世”的经济学教授,不佩服不行。围绕“郭八条”的整整一个小时的电话就是满满的一堂课,而我知道郭师当天还要为女儿的婚礼操心,然后重返斯坦福,他的时间十分珍贵,这份关切更令我感动。在温岭挂职副市长期间,我牢记郭师的教诲,不敢造次,勤勉工作,还收获了许多真诚的朋友。返校三年了,我与温岭的友情有增无减。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先生在出任舟山市市长之前,还慷慨地当众表扬:“志岭是大家公认的好同志。”

谢师宴致辞简短感人的,谢师宴致辞简短家长!

作者近照。

后来,我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担任副院长,倡导阅读,借郭师深入泰顺山区和顺道停留乐清,看望浙大弟子的学术之旅,接来我校演讲,给阅读活动助力。郭师原以为我们的校址在杭州,同时应约了浙大的一场讲座。后来发现我校在临近沪上的海宁,无法同时兼顾杭州,就毅然推掉了浙大的讲座,只为支持我的工作,为我站台。学生再愚钝,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郭师的护犊之意和良苦用心。他在北京一位博士弟子的婚礼上说过:“我的弟子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南海。”

郭师常对姚师说,志岭待他也很好,重情重义。其实,学生只是有感于郭师把杭州和浙江当作第二故乡,每年寄一份明前茶,表达这一方热土对已经远去的名师怀有眷念和感恩之情,但做得还很不够。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姚师和郭师两大名师的共同弟子。两位洞庭之子虽然专业不同,但有不少共同点:学问好,是非分明,重情重义,尊重他人,幽默风趣,而且气度和格局都很大,为人的口碑也很好,同时都非常关心弟子和社会青年的成长,二位师长加上调入北大的廖可斌教授,在浙大与浙江省社科界还享有“湖南三剑客”的美誉。我能感觉到,近年姚师身体欠佳,还发生过险情,郭师除了牵挂,还对我的成长多了一些费心,他可能在协助姚师继续履行师长的职责。郭师还说过:既然你已经是教授了,更不能放松对你的要求。所以我对姚、郭二师都怀有很深的感恩之情!

深受郭师多年的悉心指导和关爱,我跟郭师很亲,这份情远超一般师生情。郭师的恩情,学生将永远铭记!

2022年11月20日四稿于海宁市仰山路2号

作者简介:黄志岭,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兼副院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