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书效率高又快,怎么看书效率高又快呢!

读书需要一定的基础,只要打好基础,效率就能得到极大提升。

之前阅读过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里面的观点非常颠覆,但又能说得头头是道,启发性很强,和大家分享一下。

怎么看书效率高又快,怎么看书效率高又快呢!

这本书是短文合集,其中最重要的是首篇《书读完了》,书名取该篇题目。老爷子的主要观点,即所谓“书是可以读完的”。这和我们日常经验以及“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大道理似乎是矛盾的,不过老爷子主要想说的是,知识体系是有脉络的,循着一根线头不断往前溯源,就会发现知识的根脉是明确的,那些“开山之作”是可以读完的。举例来说,《红楼梦》就是一切红学著作的根脉,研究红学,不必全读其著作,主要精力必然是在精读《红楼梦》本身。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说,则老爷子帮助我们总结出了中国古书中的必读书目,作为一切文化学习的根基。这些著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枝干,如果不加研究,就会在其他所有书目的学习中举步难行。

简单来说,老爷子认为:

所有写古书的人,或说古代读书人,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必须读,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那些必读书的作者都是没有前人书可读的,准确些说是他们读的书我们无法知道。

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这是从汉代以来的小孩子上学就背诵一大半的,一直背诵到上一世纪末(指的是19世纪末)。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

我们当前的小学中学教育中,文科类课程也有大量的背诵要求。特别是语文课中要求背诵的古文,如果能够按照课程要求全部熟练背诵(哪怕一时不能理解、不能体味其精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也能算是半只脚踏入了门槛,可以在大学中进行更高水平的学习了,乃至于日后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在这篇文章里,老爷子还提到读史书:

可先后齐读,最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毕沅等的)、《文献通考》。

读文学书:

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大略读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离骚》起是怎么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读西方文化:

作为现代人,有几个西方文学家的书是不能不读一点的,那就是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再加上一部《堂吉诃德》。

读西方哲学:

少不了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不是要读全集,但必须读一点。

所以说,怎样读书最有效(我的理解是以学习而非消遣为目的的阅读),不是冲到书店无脑傻读,而是必须想法子先“扫清射界”,借助前人大牛的经验少走弯路。

最好有童子功。没有也没事,啥时候开始系统学习都不晚。按照我的个人经验,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浮躁环境里,静心学习一周可以超过50%的人,学习半年可以超过70%的人,学习两三年大概可以超过90%的人了。

学习文史经典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有“探骊得珠”的收获。如果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比如中学语文成绩糟烂),也可以先从大师的导读本开始读(一般畅销的书会更通俗、门槛更低一点)。

如果经常在知乎、论坛这种环境中向人科普、与人探讨,把近期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并得到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学习条件也就是近二三十年才形成的,要好好使用。

我一直在不断揣摩《书读完了》里面说的道理,最近也在针对性背诵一些经典。比如“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知识点是,《大学》《中庸》的篇幅都很短,比如《中庸》只有4000多字,《大学》只有2000多字,甚至不比网络小说的一个章节更长,但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却非常高。把这两篇背下来,其实不费多大功夫。而一旦有了这个基础,对很多古书的理解会更透彻,自然就会觉得“更有效”。

以上说的都是人文社科书籍的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也是一样。自然哲学方面(物理、数学等)的书籍,脉络就是逻辑,理解就是掌握。当然要选好读本,大师的经典畅销书、长销书肯定是好读本,拿来认真学习就是了。

总而言之,想要读书更有效率,就要先读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哪些是开山之作,一定会有业内的权威说法。先读一本,不要总试图把书单列齐后才开启阅读,浪费时间)。形成了基本认识,再去看其他书,你真的会发现书是能读完的。

读书是一件乐事,读好书的体验一定是愉悦的,乐趣自然会让人沉迷,沉迷就是一种高效(毕竟都废寝忘食了)。如果不读原书,不能理解性吸收,没法形成深刻的直观印象、不能在运用中不断地加深理解,而只是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概念,即使听过、看过、考过,可随即就会忘的,也就深陷在“无效”“低效”的怪圈中出不来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