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发言汇编(5篇)
目录
1.传承“川农大精神”,助力学科发展 2
2.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5
3.立德树人,科研育人 8
4.为党育赤子,为国铸良才 11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传承“川农大精神”,助力学科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是严海东,来自草业科技学院。今天,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教师节大会发言,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与激动。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教师节不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更是一个感恩与致敬的日子。感谢学校领导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每一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是大家的智慧与汗水托起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也推动着学校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就在几天前的9月3日,全国人民共同见证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当一列列整齐的方队走过天安门城楼,当东风-61等大国重器震撼亮相时,我心潮澎湃、无比自豪。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什么是“强国有我”。东风-61不仅是国防科技的象征,更代表了我们国家几十年科技自主创新的巨大飞跃。它让我们更加坚信:唯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我们虽不身着戎装,但同样肩负着守护国家未来的责任——那就是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我的求学与科研之路,我从川农本科、硕士毕业后,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又在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牧草基因组学的交叉领域。七年的海外学习与科研,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经验。去年,我很幸运入选了海外优青,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并作为主要贡献者获评X十大科学进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团队的鼎力支持以及兄弟单位的协同帮助。在此,我想向各位领导和同事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作为川农人,我深切体会到母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无论是求学期间良好的学术环境,还是远在海外时“川农大精神”给予我的鼓舞,都让我心怀感激、倍感温暖。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这16个字不仅是川农百年积淀的精神财富,更是我在海外求学和科研时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每每想起这段经历,内心都充满力量与自信。
在海外的7年里,身边不少朋友选择留在国外发展,而我却始终坚定着回国的信念。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常回答:出国让我更爱国、更爱党。正是在国外,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来之不易,从曾经的一无所有,到如今与世界强国比肩,这份自豪与骄傲深深刻在心里。尤其是看到今年9月3日的阅兵盛典,更让我坚信:唯有强大的祖国,才有我们科研人安心探索、教师们安心育人的底气与力量。
因此,当我决定回国时,心里毫无犹豫,首选就是川农大。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浓厚的川农情结让我无法割舍;同时,学校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科研条件的持续改善,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我的成功入选,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悉心指导与全力支持,这份感激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作为草科院的一员,我也亲眼见证了学院科研条件的飞速发展。从当年几位师兄师姐挤在一间小房间,到如今宽敞现代的科技园区,这些变化让我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特别要感谢黄琳凯教授和张新全教授,他们是我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导师,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更指引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从“初识科研”到“热爱科研”,实现了真正的蜕变。能够回到草科院,与恩师们并肩工作,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把在海外积累的所学所悟倾注于母校和学院的发展,助力并引领草学学科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对我的关心与培养,也感谢学校对草学学科发展的倾力支持。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让我们从9·3阅兵的豪迈与自豪中汲取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祝愿全体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很荣幸作为X基层先进模范代表,出席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现场阅兵观礼和《正义必胜》文艺晚会。现场群情激动,一片欢腾歌唱的海洋。而今,我的心情依然激动澎湃。这份荣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培养、帮助、支持和关心我的X农业大学!
阅兵现场的盛况历历在目:神州九月聚群贤,二十六邦会碧天,长城脚下宾朋满,寰球同心向千年。受阅方阵威严铿锵,将士斗志昂扬,战车碾浪,鹰啸长空,北斗巡天,东风列阵,无人战队亮相……这些壮阔场景,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磅礴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文艺晚会现场波澜壮阔,从烽火岁月到如你所愿及势不可挡连连呈现:遥思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三十万同胞被屠杀,刘老庄母亲送儿出征的呐喊“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台庄平津等胜战捷报,仿佛仍在耳边回响。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3500万军民的热血牺牲,山河之痛,永志不忘!
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捍卫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我们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彰显中国力量和大国风范!
当受阅官兵以毫米级的精度踢出铿锵正步时,三尺讲台上的我们,同样在以“精雕细琢”的标准践行育人使命;当新型战略武器在长安街震撼亮相时,实验室里的师生们,正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解码核“芯”科技。九三阅兵所展现的纪律严明与科技之光,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令行禁止”的治学态度与“探索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
老师们:面向未来,我们责任在肩。时代在变,教育的内涵和要求不断更新,我们始终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分量,时刻不忘“站好三尺讲台,讲好三寸之舌,育好三千桃李”职责,肩负“十年树木,十载风雨,培育百万栋梁”使命,潜心耕耘,培养好祖国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同时对亲爱的同学们说几句: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青春不负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用结合,不愧新时代、新要求,为守好国家大食物安全和乡村振兴贡献你们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让我们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新起点,以知识为武器,在和平年代守护民族精神疆土,共同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衷心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立德树人,科研育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是来自动物营养研究所的X,非常荣幸能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在这个充满敬意与荣光的日子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职工,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今天获得表彰的各位优秀同仁,送上最热烈的祝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受表彰的老师,更属于每一位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川农大教育工作者。
回望过去一年,全体川农大人携手并肩、砥砺奋进,共同见证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累累硕果。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每一位老师的智慧与汗水。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分享感悟与心声。
第一,以“奋斗”扎根教育科研沃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正是我们川农大教师日常的生动写照。我们走进养殖场观察畜禽生长,深入田间地头记录作物长势。白天站在三尺讲台,用热忱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深夜伏在办公桌前,为教案打磨细节、为论文梳理思路;周末泡在实验室里,在一次次试验中探索科学真相。
从教学方法的迭代创新,到科研难题的攻坚突破;从用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到全力投身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坚守、年复一年的拼搏,汇聚成推动个人成长和学校不断向前的磅礴力量。我们的奋斗或许平凡具体,却因“立德树人、科研育人”的初心而坚实、而光荣,更因对教育与科研事业的热爱而充满意义。
第二,以“感恩”汲取前行力量
个人的成长,从来离不开集体的托举。一路走来,无论是科研路上的瓶颈突破,还是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我都深深受益于学校的培养、团队的支撑和同事的帮扶。在此,我想表达心中的感恩:
-感恩伟大的时代,为科教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究、育人才;
-感恩X农业大学这片沃土,为我们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平台,给予我们成长的养分与机遇;
-感恩各级领导的信任与指导,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指明方向、创造条件;
-感恩身边的团队与同事,工作中的协作、生活里的温暖,让前行的路从不孤单;
-更要感恩我们的学生,是他们眼中的光、成长的渴望,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精进自我。
常怀感恩之心,让我们在科教路上步伐更稳、心态更从容。
第三,以“博爱”诠释师者担当
孟子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高校教师,“博爱”是我们应有的胸怀与担当——爱学校的发展事业,爱同事的并肩情谊,更爱学生的成长未来。
这份爱,是学术上的悉心指引,耐心带领学生步入科研殿堂;是思想上的包容鼓励,支持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是困境中的温暖支撑,在他们受挫时给予力量;更是长远的育人用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博爱”也藏在严谨治学、坚守学术道德的自觉里,藏在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追求中。
愿我们都能用爱温暖课堂,用爱点亮实验室,让科学的理性与教育的温度,在川农大的校园里交融闪耀。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川农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为党育赤子,为国铸良才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战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商旅学院的X。躬耕教坛育桃李,金秋硕果敬师心!值此第41个教师节,我谨向在座教育同仁们——尤其是受表彰的先进典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的光,引领我前行十五载。
从辅导员到院党委副书记,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党育赤子,为国铸良才”的初心!
其中,十三年辅导员生涯,亲历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层次变化。我一直选择站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每日三万步丈量教室、宿舍、食堂,成为万余名学生最熟悉的“魏老师”;写满7本《乖乖成长日记》,在千余次深夜谈心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进他们心里;为特殊学生定制“一生一策”守护计划,每月追踪档案塞满三柜。
这十三年,是用不离不弃的陪伴,把“辅导员”三字刻进生命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