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始终将对XX镇XX村的帮扶工作置于重要位置。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近期帮扶工作的举措与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规划与建议,以期为推动XX村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XX村发展现状与帮扶工作背景
XX村位于XX镇西部,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曾是XX县的深度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自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XX村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全村曾有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特别是自2017年起,村内开始规模化发展花椒、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业,为村民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渠道,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逐步被激活。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XX村虽已实现整村脱贫,但发展基础依然相对脆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基于对这一现实情况的精准把握,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派驻XX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将“扶上马、送一程”作为核心任务,聚焦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致力于构建长效帮扶机制。近期,工作队在深入调研中发现,XX村村委会办公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率和服务群众水平的瓶颈。为破解此难题,工作队积极向派出单位汇报,协调捐赠了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此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支持,更是开启新一轮精准帮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标志性事件。
二、驻村帮扶的主要举措与阶段性成效
工作队自派驻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夯实基层组织根基,提升治理服务效能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工作队深刻认识到,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是所有帮扶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
近期,针对村委会办公设备短缺的困境,工作队成功协调XX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向XX村村委会捐赠了包括高性能商用台式电脑与多功能激光打印机在内的一批办公自动化设备。这批设备配置主流,足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村务管理、信息处理、政策宣传等工作的需求。设备的投入使用,显著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将村干部从繁琐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处理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基层行政效率得到实质性提升。更重要的是,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有助于村级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为村民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谋划长远经济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XX村经过脱贫攻坚时期的培育,已形成以花椒、金银花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工作队在此基础上,着力于“巩固、提升、拓展”,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
工作队一方面协助村“两委”对现有产业规模、市场销售、技术瓶颈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为制定下一步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农业技术专家和市场营销渠道,计划在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电商销售等方面寻求突破。参考部分地区“搬迁+电商”的成功模式,工作队正在探索利用新配备的电脑等设备,为村里培养一批能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的“田秀才”、“土专家”,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产品附加值。此举旨在改变过去单一依靠原料销售的模式,逐步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XX村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村貌已获得极大改善,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工作队将环境整治成果的巩固和人居环境的持续升级作为日常工作重点。
工作队协助村委会完善了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确保村庄的干净整洁。同时,工作队利用其专业优势,在村庄的微更新、微改造方面提供规划设计支持,推动“四小园”建设,见缝插针地增加公共绿化和休憩空间。这些举措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使“生态宜居”从一句口号,真正转变为村民可感可知的幸福现实。
(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文明和谐乡风
扶贫先扶志,振兴必振心。工作队在帮扶过程中,始终注重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内生发展动力。
通过捐赠办公设备提升服务效率这一具体事件,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帮扶单位的真情实意和帮扶工作的实际效果,对村“两委”和工作队的信任度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工作队配合村“两委”健全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等制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例如,在规划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引导有能力的村民自发参与建设,形成了“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良好氛围。这种参与感和获得感,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最有效催化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潜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XX村在向乡村振兴全面迈进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XX村的经济支柱主要依赖于花椒、金银花等少数几样农产品。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村域经济对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抵抗力较弱。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村民的收入和村集体经济都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如何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人才瓶颈问题凸显,制约长远发展潜力
与全国多数农村地区类似,XX村也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内留守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虽然捐赠了现代化办公设备,但能否实现高效利用,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发展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时,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将更为突出,成为制约XX村长远发展的关键瓶颈。?
(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防止返贫的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脱贫户的家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