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旅游发展集团关于“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专项整治回头看总结报告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与要求,XX市旅游发展集团于近期组织开展了针对“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问题的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本次“回头看”旨在系统梳理前期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与经验,深入查摆当前仍然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巩固深化整改成效,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集团党委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实践路径,推动党的领导在公司治理各环节得到切实体现和有力加强,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思想认识持续深化,政治领导根基显著夯实
集团党委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的偏差与政治站位的不足。为此,集团将理论学习与思想教育置于首位,构建了多层次、常态化的学习教育体系。
一是抓实“第一议题”制度。集团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首要内容。自整改以来,集团党委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8次,专题研讨15次,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时间传达至决策核心层,为集团改革发展精准“把方向”。
二是深化专题教育培训。围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条例等核心内容,集团组织了面向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及关键岗位负责人的系列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辅导、案例教学、实地研学等多种形式,有效澄清了部分干部对于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法定地位与作用的模糊认识,引导各治理主体深刻理解“两个一以贯之”的重大政治原则,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融入”,凝聚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据统计,相关培训已覆盖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200余人次,参训人员普遍反映对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理解更为透彻,行动更为自觉。
(二)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制度建设是固根本、利长远的关键举措。集团聚焦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堵点与短板,开展了系统性的制度“废改立”工作,着力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确保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一是在公司章程中固化党组织法定地位。集团对照最新政策法规要求,对集团及下属XX家子公司的公司章程进行了全面修订,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核心内容明确写入章程。特别是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师出有名”、发挥作用“有章可循”。目前,集团系统内应修订章程的企业已100%完成修订工作。
二是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针对过去存在的权责边界不清、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集团党委牵头制定并完善了《集团党委会议事规则》《集团董事会议事规则》《集团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核心制度文件。同时,动态修订了《集团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将涉及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改革、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度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事项悉数纳入清单管理。此举有效避免了党委会包揽行政事务,或董事会、经理层决策偏离党委意图的现象,初步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自清单实施以来,集团党委已累计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135项,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260余条,决策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三是优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集团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持续优化领导人员的配备与结构。截至2025年8月底,集团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经理层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5.7%,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实现“一肩挑”。下属重要子公司100%实现了党组织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且党员总经理兼任党组织副书记,为党组织意图顺畅融入决策层与执行层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融合路径有效拓宽,引领发展效能稳步增强
集团党委坚持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避免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
一是创新实施“党建+”业务融合模式。围绕集团“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创”三大核心主业,集团党委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党建+”品牌项目。例如,在XX红色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中,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由党员骨干带头攻克项目规划、资源协调、市场推广等难题,使项目建设周期缩短了15%,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9.2%。在推动乡村旅游振兴工作中,集团与XX地区的多个村镇建立“企村联建临时党支部”,共同研究制定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特色农文旅产品,不仅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超过20%,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集团党委深刻认识到,企业层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来落实。为此,集团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星级支部”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支部书记绩效、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同时,严格落实“两个1%”要求确保党务工作力量配足配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到位。通过一系列强基固本的措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成为推动集团各项业务落地见效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构建“大监督”格局防范化解风险。为强化监督环节的作用发挥,集团党委整合纪检、巡察、审计、法务、风控等监督力量,构建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协同联动的“大监督”工作格局。自整改以来,集团内部巡察已覆盖7家重点子公司,发现并推动整改各类问题80余个,提出风险预警25项,有效防范了经营管理中的廉洁风险和决策风险,为集团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与深层次原因剖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集团党委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和需要补齐的短板。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衔接仍存“温差”
尽管集团层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但在向基层传导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衰减和变形。部分基层单位党组织对“前置研究讨论”程序的理解不够深刻,存在简单将其等同于“会前通气”或“层层前置”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在重大决策前对政治方向、政策符合性、风险可行性进行实质性把关的作用。此外,部分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软指标”层面,在业务决策时主动征求党组织意见的意识不强,导致党建与业务融合在“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层党组织的分类指导和精准赋能不够,制度执行的穿透力和监督检查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权责边界的动态适应与精细划分尚需深化
在当前市场环境快速变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集团现有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和前置研究讨论清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一些新兴业务领域的重大决策事项,未能及时纳入清单管理,可能导致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出现盲区。同时,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普遍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区分党委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的议事决策侧重点,避免议题重复、效率低下,或因身份重合导致监督制衡弱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这反映出集团在治理机制的动态优化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对复杂性和实践性的考量还不够周全。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量化穿透与结果运用力度不足
目前,集团对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虽然已初步建立框架,但仍以定性评价和过程考核为主,缺乏一套科学、精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实际成效。例如,如何量化评估党建工作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效益增长的贡献度,仍然是一个难题。这导致党建工作的价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