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筹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收官阶段的工作,系统研究和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为即将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做好充分准备。
2025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发展的谋篇之年。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交汇点,回顾过去、审视当下、擘画未来,意义重大,责任在肩。做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有效衔接,事关全市发展大局,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全市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砥砺前行,奋力开创XX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十四五”收官态势,在正视挑战中坚定发展信心
“十四五”时期是XX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回顾“十四五”前四年多的历程,我们的发展根基更加坚实。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48.91亿元,同比增长7.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一批高速公路、水利工程、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或加快推进,城市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即便面对压力,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达到了31977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为我们应对当前挑战、谋划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进入202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影响,我市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根据市统计局的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677.22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幅度较大,同比下降达到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出现了3.1%的同比下降。这些数据警示我们,长期以来依赖投资拉动和传统产业支撑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部分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民间投资活力有待激发,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尚显不足,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面对困难,决不能悲观失望、怨天尤人,更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要深刻认识到,当前的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这恰恰说明,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是紧迫的。挑战的背后也蕴含着重大的机遇。压力倒逼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地放到科技创新上,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在显现积极信号,202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这表明我市经济结构正在向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一定能够克服暂时的困难,推动XX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二、精准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在锚定目标中开创发展新局
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XX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的大局中考量。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XX省擘画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宏伟蓝图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工作的总抓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中心一样板两区”建设。
“一中心一样板两区”建设,即建设成为XX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副中心城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区、面向XX区域辐射中心支撑区这是省委赋予XX的重大使命,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谋划“十五五”规划,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所有资源都要为此整合,所有力量都要为此服务。
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破解当前发展困境、实现未来赶超的根本路径。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煤炭、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老树”发出“新枝”。二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抓全球产业变革机遇,巩固提升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要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第二,坚持项目支撑,扩大高质量有效投资。投资依然是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但必须摒弃“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转向精准高效的“滴灌”模式。要深刻吸取2024年投资大幅下滑的教训,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一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十五五”期间,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二要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民生领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千方百计争取支持。要加强与国家和省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力争将更多XX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纳入国家和省级的规划“盘子”,为未来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开放的胸襟拓展发展的空间。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二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制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要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依托XX作为面向XX区域辐射中心支撑区的定位,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对外开放通道能力,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四,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