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镇2025年烟叶生产工作暨全体烟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烟农朋友们:
大家好!
时维八月,秋实可望。今天,我们怀着对丰收的期盼和对未来的信心,在这里隆重召开XX镇2025年烟叶生产工作暨全体烟农大会。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常年辛勤耕耘在烟叶生产一线的全体烟农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一直以来为我镇烟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专业指导的XX县烟草公司XX烟站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总结过往,肯定成绩,在回顾中凝聚再出发的力量;二是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在部署中擘画新一年的发展蓝图;三是鼓舞干劲,强化担当,在共识中汇聚起推动我镇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富民之路
回顾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镇烟叶产业经受住考验、取得新突破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去年罕见的汛期考验,全镇上下同心同德,广大烟农朋友们不畏艰难、科学应对,烟草站的技术人员们深入田间、精准指导,共同打赢了一场漂亮的“保卫战”.2024年,我镇烤烟收购工作圆满收官,全镇114户烟农在3220亩土地上,实现了超过1550万元的产值户均收入达到13.6万元,这个数字沉甸甸的,它不仅是我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注脚,更是每一位烟农用汗水浇灌出的幸福果实。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它雄辩地证明,烤烟产业依然是我镇名副其实的“黄金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只要路子走对了,方法用对了,这片土地就一定能回报给大家丰厚的馈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国家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要求所有产业都必须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具体到烟草行业,市场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优质烟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单靠扩大面积、追求产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全球范围内的烟草生产也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共同压力。未来的竞争,必将是品质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绿色生态的竞争。谁能产出更优质、更安全、更具特色的烟叶,谁就能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赢得定价权。
立足我镇实际,挑战同样存在。部分烟农的生产方式还比较传统,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特别是烘烤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还需要持续升级;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短板”问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彷徨。镇党委、镇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那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烟叶产业作为我镇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今年,全镇的烤烟生产任务是10300担,合同面积扩展到3570亩,涉及5个村、10个组的117户烟农,预计总产值将向1800余万元的新台阶迈进。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希望大家能深刻认识到,抓好烟叶生产,不仅是完成一项经济指标,更是关系到上百个家庭的生计与福祉,关系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与未来。必须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推动我镇烟叶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聚焦核心,精准施策,全力推动烟叶产业实现新跃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围绕“提技能、稳烟农、促增收”这一核心目标,接下来全镇的烟叶生产工作,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第一,以技术革新为根本动力,筑牢提质增效的坚实基础。
烟叶的品质,七分靠种,三分靠烤,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收入。产量是基础,质量是生命。要实现从“种上烟”到“种好烟”的跨越,关键就在于技术的革新与普及。
一要抓好全流程的标准化生产。标准是质量的保障。烟站和技术服务队伍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标准化理念贯穿于从选地、预整地,到育苗、移栽,再到大田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每一个细节。要确保每一块烟田的种植方案都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确保每一次施肥、每一次用药都是精准的、规范的。坚决杜绝凭经验、想当然的粗放管理模式。
二要攻克烘烤环节的关键技术。烘烤是烟叶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决定烟叶“成色”和价值的关键一环。今年要重点推广“鲜烟分类,科学入炉”的理念。烟叶采收后,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锅烩”,必须严格按照部位、熟度、色泽进行精细化分类,不同类别的烟叶要采取不同的烘烤曲线。这看似增加了工序,实则是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烟站要组织技术骨干,对全镇的烤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体检”,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同时,要开展“手把手”“点对点”的烘烤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位烟农都能成为懂原理、会操作的“烘烤师”,让每一片金贵的烟叶都能烤出最佳品质,卖出最好价钱。
三要强化分级保管的精细管理。烟叶出炉不等于万事大吉,后续的分级、打捆、保管同样重要。要引导烟农改变“重烤轻选”的习惯,严格按照收购标准进行初分初选,做到等级清晰、干湿适度、无杂物、无污染。一个好的分级习惯,不仅能直接提升交售时的均价,更是烟农专业素养和诚信精神的体现,对于维护我镇烟叶的整体市场声誉至关重要。
第二,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导向,擘画永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烟叶产业,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绿色生产,不仅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的政治要求,更是提升烟叶品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优质烟叶,一定是生态、安全、绿色的烟叶。
一要大力推广生态种植技术。从明年开始,全镇要全面推行农家肥的规范化堆捂和施用。这是一个硬性要求。充分利用农家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从源头上提升烟叶的香气和内在品质。相关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引导烟农科学堆捂、足额施用,让土地“吃得好、吃得饱”,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富于技”。
二要探索建立循环农业模式。烟叶生产的秸秆、废弃物等,都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要积极探索烟秆还田、生物降解等循环利用方式,构建“种植—养殖—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链条,变废为宝。这既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要进行前瞻性的产业布局规划。一个产业要行稳致远,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镇里将协同烟站,对全镇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进行新一轮的评估,划定出最适宜烟叶生长的核心片区。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推动烟叶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要为土地的中长期流转做好政策准备和舆论引导,鼓励和支持种植能手、专业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未来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以协同机制为重要抓手,构建和谐有序的产业生态。
烟叶产业是一个链条长、关联方多的系统工程,从种到收,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农户,每一个环节、每一方力量都不可或缺。必须建立起高效协同、权责清晰、利益共享的联动机制。
一要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烟站和镇里的农技服务部门,是烟农的“娘家人”,更是产业发展的技术后盾。这两支队伍要主动进行服务转型,从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技术人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要真正沉下去,把田间地头当作办公桌,把解决烟农的实际困难当作第一要务。要建立“一户一策”的精准服务档案,谁家的苗情如何,谁家的烤房有问题,都要了如指掌、动态跟踪、及时解决。
二要着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收购环境。收购是检验一年收成的最后关口,也是最容易出现矛盾的环节。今年要继续强调“文明交售、按质按价”。烟农朋友们要对自己的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