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安局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调研报告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全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我局于2025年组建了专题调研组,聚焦今年以来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情况展开全面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统计分析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及根源,广泛收集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市未成年人基本情况及公安前期工作举措
(一)未成年人人口结构与特点
本市现有常住人口X万人,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X万人。在这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中,本市户籍未成年人占比X%,非本市户籍未成年人由于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流动,占比达到了X%。同时,在寒暑假等特殊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迁情况较为突出,流动未成年人数量大幅增加,约达X万人。这种复杂的人口结构给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公安机关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市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局迅速响应,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加强巡逻防控。针对学校周边、未成年人活动密集区域,合理安排警力,加大巡逻频次和力度。特别是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增加警力投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上半年,共出动巡逻警力X人次,巡逻里程达X公里。
3.开展专项行动。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了“护苗行动”“净网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护苗行动”重点打击校园周边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净网行动”则聚焦网络环境治理,严厉打击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上半年,共查处各类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X起,处理违法人员X名。
4.推进法治宣传。组织民警深入学校、社区,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模拟法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上半年,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X场次,受教育未成年人达X人次。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特点
(一)犯罪行为的突发性与盲目性
未成年人犯罪多源于一些琐事,或是出于猎奇心理、寻求刺激,往往冲动行事。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犯罪行为缺乏提前谋划,具有较强的随发性和偶然性。例如,在一些打架斗殴案件中,未成年人常常因口角纠纷或一时意气,便引发暴力冲突,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特定群体犯罪比例较高
社会闲散青少年和单亲家庭青少年在违法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违法犯罪青少年以男性居多,多数为辍学生、失学生,或是来自单亲家庭,缺乏有效的家庭管教。这些青少年闲散在社会上,无所事事,经常出入酒吧、游戏厅等场所,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团伙化犯罪特征明显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人作案时往往胆小害怕,因此多以团伙形式作案。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有的还与无业人员纠合,在成年人的引诱和带动下参与犯罪。团伙犯罪不仅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未成年人在适龄阶段辍学,文化水平较低,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他们盲目崇拜他人,逞强好胜,遇事冲动,不计后果。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对犯罪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缺乏充分认识,从而容易触犯法律。
(二)家庭监护缺失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都存在父母监护职责缺失的问题。一些家庭因父母离婚、外出打工等原因,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与孩子沟通交流甚少;部分家庭虽然完整,但父母过度宠溺孩子,对孩子缺乏正确的管教和引导,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学校监管不足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文化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但部分学校存在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缺失、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足的问题。一些老师忽视了学生之间拉帮结伙的不良交友现象,对未成年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习惯缺乏关注,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也未及时与家长沟通,导致部分学生盲目辍学,增加了其违法犯罪的风险。
(四)不良文化侵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以及消极负面的信息,这些不良文化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加了他们参与犯罪的可能性。同时,一些影视作品、游戏中宣扬的暴力、犯罪情节,也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对策
(一)构建多元防控体系,强化预防前置
1.加强部门联动与资源共享。各职能部门应打破壁垒,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工作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公安机关要与教育、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思政教育、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市镇部门之间的纵向联动以及家校社的横向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2.强化事前宣教预防。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法律和典型案例宣教进校园,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举办法治动漫比赛、开展法治微电影展播等,生动形象地向他们传授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知识。公安机关要组织民警定期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强化事中监督警醒。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一旦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或者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公安机关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视情况对监护人发出《训诫书》《未成年人监护人履职告知书》等,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4.强化事后跟踪防范。建立健全事后跟踪监督机制,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家庭探访等方式,持续跟进涉事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二)保持严打高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