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政协干部《习近平经济文选》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单位组织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通过一段时间的静心研读和集中学习,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这部文选系统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精髓要义,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有鞭辟入里的实践指导。作为一名政协干部,我结合自身岗位和对本地发展的观察,从思想认识、实践反思和能力提升三个层面,谈谈自己粗浅的学习心得。
一、深学细悟把握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初读《习近平经济文选》,最直观的感受是其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刻性。文选并非简单的政策汇编,而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到“高质量发展”的强调,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每一个重要论断都体现了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
学习过程中,我反复琢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去,在看待地方经济发展时,我可能更多地关注GDP增速、招商引资额等硬性指标。但文选中的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经济数据固然重要,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这让我对自己作为政协干部的角色有了更深的思考。政协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协商议政,如果不能真正站稳人民立场,就无法提出切中肯綮、反映民意的意见建议。
此外,文选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通过学习,我更系统地理解了这一理念的经济学内涵。它不是简单地谈环保,而是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我们XX县这样一个既有传统工业基础,又面临生态保护压力的地区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知行合一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反思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对照《习近平经济文选》中的思想和要求,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反思。我们XX县地处XX区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在参与一些调研活动时,我曾困惑于传统产业升级慢、新兴产业引不进的难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是否真正践行了“新发展理念”。比如,在看待一个新项目时,过去可能首先考虑的是它能带来多少投资和税收。现在,我会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把尺子”去衡量。这个项目技术创新含量高不高?是否会挤占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能否与周边乡镇形成协调联动?环保评估是否过硬,能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是否具有开放性,能带动本地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最终的成果能否惠及更多普通群众,实现共享发展?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和长远。
例如,在之前讨论“XX河流域生态治理与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时,有的意见认为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不如多上几个工业项目。学习了文选后,我更加坚信,生态治理看似是“花钱”,实则是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存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正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这个过程需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不能急功近利。作为政协干部,我们有责任通过深入调研和有效协商,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为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凝聚社会共识。
三、对标看齐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素养
《习近平经济文选》不仅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它对各级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这次学习对我而言,是一次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5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