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财政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资源统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抓收入。加强财政运行分析,精准研判收入形势,增强组织收入主动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其中:税收收入XX亿元、非税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3.9%,总量全省第5、增幅全省第4,实现“双过半”。二是盘存量。新增盘活资产1044宗、价值XX亿元,新增出售、出租收入X亿元。依托金融工具创新盘活资产68宗,新增融资XX亿元。开展财政暂付性资金回收工作,累计收回XX万元。常态化清理市本级特设账户,清理资金XX万元。三是节资金。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压减122个经常性项目预算XX万元。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6%。聚焦降本增效,对23个工程开展结算复核,审减资金XX万元;对5个项目开展预算评审,资金审减率37.6%。
(二)强化要素保障,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是抢抓机遇赋动能。紧跟中央及省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等资金,吃透政策红利。上半年,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XX亿元、全省第4,同比增长17.1%,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XX亿元。争取发行专项债券XX亿元,支出进度96.6%、全省第2,有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政策引领促消费。加强部门协同,用足用好“两新”政策,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交易26.4万笔、兑付资金XX亿元,带动消费超XX亿元。发放消费券XX万元,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三是畅通渠道扩信贷。开展“企业融资难、银行放款难”专项行动,举办“宜路同行·智创未来”等银企对接活动,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滴灌”对接体系,提升融资效率。截至6月底,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XX亿元、全省第5,较年初增长XX亿元、全省第6。四是精心培育促上市。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振风塔”计划,建立后备企业管理机制,全流程跟踪服务。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在审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均并列全省第1。
(三)保障改善民生,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一是支持民生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XX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5%。持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全市财政教育支出XX亿元,同比增长2%。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资金保障与就业政策协同,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X亿元,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入选全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提升项目,为5个实施城市之一。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政策,累计减征全市参保单位失业保险缴费XX亿元。三是织密社会保障网。市本级安排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资金XX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3674万元、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XX万元,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XX万元,兜住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四是全力支持“三农”工作。统筹财力支持乡村振兴,安排衔接资金XX亿元、和美乡村建设资金XX万元。成功入选全国6个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名单,获上级补助资金X亿元,系该项目实施3年来我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市。在1201个行政村开展“农业保险+”试点,覆盖率85.5%。
(四)防范化解风险,巩固高质量发展底盘
一是兜牢债务风险底线。锚定“YZ化解、平台退出”,稳步推进化债工作。二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根据国家保障范围和标准,足额编制“三保”预算,不留缺口。每月监控各地“三保”支出进度,发现问题早预警、早处置。三是兜牢资金安全底线。积极应对基层库款流动性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库款保障情况。完善财政国库资金定期对账机制,切实防范资金运行风险。四是兜牢金融风险底线。对辖内35家名称和经营范围含金融属性的地方金融组织开展清理整顿,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全力推进涉非案件处置。
(五)深化重点改革,蓄积高质量发展势能
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依托“皖政通”平台搭建“业财绩”融合APP,构建7大模块、11个功能,打通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政务办公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绩效管理全流程重塑及资源实时共享。将成本绩效管理拓展至部门整体支出,对16家市直部门82个经常性项目进行颗粒化分解,开展成本绩效分析,整合优化同类型子项目,清理无关支出,核减预算15%。开展“免申即享”大数据分析,构建政策效益评价指标库,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上半年,兑现资金XX亿元,惠及企业629户。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完成90%以上。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部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集团层面和重点子企业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企业瘦身健体,压减三级以下法人企业管理层级16户。推进信用评级,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信用能力、发展潜力。上半年,全市国有企业新增AA+级2家、AA级4家。
(六)严格规范管理,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
一是强化预算约束。坚持预算法定、收支平衡,严格执行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坚决禁止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严格执行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标准,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列支。二是规范政府采购。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查处并给予行政处罚5例,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市场秩序。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上半年全市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项目377个,占总项目的67.3%。三是加强国企监管。修订市属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完善监管制度。将二级企业核心业务、风险事项等纳入考核重点,实施“一企一策”穿透式考核。针对国企“11类问题”,开展“财务债务”“企业层级压减”“整治违规招投标”等专项整治。加强债券、金融衍生业务、融资担保等管控,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防范国企重大风险。四是严肃财经纪律。聚焦超长期国债、政府债务、高标准农田、税收征管等4个方面开展财会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一体推进整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15家单位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监督。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多部门联合拟定《XX市党政机关商务接待管理办法》、修订《XX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