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老旧小区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县政协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由部分县政协委员和县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全县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配合,认真摸底排查,及时编制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工程建设,使全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摸清底数,制定规划。依据《*省老旧小区改造导则》《*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指引》等规范要求,县住建局认真编制了《*县老旧小区十四五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城区范围共有*个小区,将*个老旧小区,*栋楼,*户纳入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改造面积*万平方米,并建立了改造台账,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二)多方争取,筹措资金。近年来,全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无小区改造、老城区改造、基础设施改造等改造提升类项目*个,其中明确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个,共争取中省补助资金*万元,县财政统筹安排项目资金*万元,居民筹集资金*万元。其中*年申请特别国债资金*万元,*年争取省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万元,*年争取中省补助资金*万元,*年争取中省补助资金*万元。
(三)统筹协调,积极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示范引领、街办社区实施、业主包建、分期实施、共建共治”的原则,*年以来,分期对……等*个小区实施了改造,涉及*栋楼*户,改造面积*万平方米,完成投资*万元。主要实施“两线、三面、四提升”工程,对临河路实施了道路“白改黑”,将水泥路更换为沥青路面,城区环境大改观,交通更顺畅。
(四)综合治理,初见成效。自*年*月以来,通过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全县有*个“三无”小区得到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现实转变。结合“两拆一提升”“干净*”行动,持续开展净楼道、美院落、绿小区工程,统筹改善提升资金*余万元,新规划小区停车位*个,建设“口袋公园”*个,安装监控*个、门禁*个,修缮围墙*延米,建设公厕*座,基础设施建设、物防技防水平逐步提高,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相比,与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怎么改”上,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集成性、合理性、实效性。在调研中,发现有*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城区缺乏科学性修建详细规划。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及下梁新区控制性详规尚修编制,老旧小区改造整体风格不够明晰,对如何与片区功能定位相结合确定“留、改、拆”,缺少科学规划和详细指导意见。二是缺少科学深入的工作谋划。城区老旧小区布局散、规模小,“十四五”期间规划整治的*个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基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作为单个项目工程实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症结”,对个别改造后的小区雨污分流管线设施无法连接主干管网等问题,导致改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缺少全面细致的实施计划。目前的实施计划只是简单梳排出老旧小区改造名单、内容和实施单位等,对整治清单、工作流程、资金筹措、长效管理等均未明确。
(二)在“改哪些”上,与群众期盼存在落差。一是改造标准整体偏低。由于中省补助资金逐年减少等原因,导致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标准不高,*年县城南关改造试点每户补助资金达*万元,实施了保温墙、更换窗户、安装了电梯等,*年后每户补助资金仅有*元,只能做外墙立面改造、屋顶防水,没有保温墙等。二是改造成果巩固较难。城区已改造过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单位,很难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长效维护,特别是改造过程中增设的防盗门、楼道灯等公共设施无法定期维护。三是改造基础仍然脆弱。由于县城老旧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原建设标准较低,*年前的建筑基本都是多孔预制楼板结构,墙体砌砖都是沙灰,经过二三十年的使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建筑楼体、外立面、楼梯破损以及电气线路、水污管网老化严重的问题,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只注重面子上的改观,缺乏对老旧住房的基础建设部分的合理提升,改造后的住房表面上是变化较大,实际上基础还很脆弱。
(三)在“谁来改”上,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分析现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模式,在提升工作合力和成效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目前在实施主体上,房改房由原产权单位具体实施,而我县*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原产权单位因职能、人员等方面制约,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担负起老旧小区改造组织工作,尤其是原单位一些住户将房屋转手买卖、原产权单位机构改革变化等原因,大部分老旧小区业主并不是原产权单位职工,统一改造困难,实施改主体责任不明确,改造项目推进缓慢。二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县发改、财政、住建、城管、资源、水利、经贸、公安、消防、通信、电力、镇办社区等多家单位,既有直接责任又有间接责任,既有建设责任,又有配合责任,相关部门责任认领不够充分,改造整体合力难以形成。三是居民自治作用未有效发挥。我县相关镇办和社区的参与度、主动权和话语权还很不足,做事情的没有资金使用的话语权,有资金保障话语权的部门又不是实施主体,直接制约改造的速度。
(四)在“钱哪来”上,资金筹集压力较大。一是项目资金争取难。老旧小区改造中省项目补助资金主要来自发改、住建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我县在申报项目时,争取资金渠道狭窄,资金量小,争取的项目资金难以保证小区改造的全部费用。二是财政资金配套难。调研中了解到,按照我县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计划,经测算约需资金*亿元。如果按照现行财政兜底的整治办法,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严控债务风险的大形势下,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筹集压力。三是居民资金筹措难。多数居民过分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尤其是呼声较大的电梯加装,由于个人出资比例大、金额多,居民等靠思想更为明显,目前我县居民资金筹措率仅有*%。社会化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还未真正落实。
三、对策建议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基层治理工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城区规划建设的实际,注重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切实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前瞻性。一是完善编制规划。建议县政府加快做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修编,明确县城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特别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工作,有针对性地确定老旧小区改造对象和范围。综合交通、地下管网、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小区改造项目。二是科学制定计划。在充分了解居民改造意愿、现场调研各个小区现状的基础上,建立项目储备库,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确定老旧小区改造目标和年度计划,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小区列入改造计划,并同步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三是优化方案设计。结合实际精准施策,优化设计细节,做好针对性的改造方案。注重安全性改造,优先解决屋顶漏水、墙面开裂、消防安全设施缺损、各类管线老化等安全隐患问题;注重功能性改造,配建居民最需要的停车、体育健身等各类设施,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无障碍设施建设、养老服务等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