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刚才,相关部门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工作,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建议,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食品药品安全,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过去一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广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自律,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底线持续筑牢。我们始终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强化执法力度,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根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6%,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2%主要消费品安全状况稳定在较高水平。圆满完成了中考、高考以及各类大型活动等重大节点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是监管效能持续提升。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智慧监管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部分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初步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手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监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得到有效增强。同时,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日益顺畅,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三是共治格局持续优化。通过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活动,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我们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发布了“校园餐”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公告,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共治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依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形势不容盲目乐观。这些问题,既有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也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源头污染风险依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部分地区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仍时有发生,在一些抽检中,个别蔬菜中的苯醚甲环唑、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等项目不合格暴露出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源头安全防线尚有漏洞。
第二,过程监管短板依然突出。当前我市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给全程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虽有进展,但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关键环节尚未实现信息闭环,特别是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业态的监管还存在盲区,全链条、无缝隙的监管体系仍需完善。
第三,新兴业态挑战依然严峻。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订餐、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其主体认定难、溯源追查难、监管取证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预制菜产业的兴起,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包装标识等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给我们的传统监管模式带来了新的考验。
第四,重点领域问题依然易发。从近期的专项整治情况看,“校园餐”安全、假劣肉制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领域依然是风险高发地带。“校园餐”方面,仍有少数学校食堂存在食材采购索证索票不全、加工操作不规范、甚至使用霉变原料等问题。肉制品领域,使用劣质原料、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在一些隐蔽角落屡禁不止。农村地区,“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山寨食品等问题依然存在,坑害老年人和儿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整治的硬骨头。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深刻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思想。必须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把各项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到位。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最严举措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坚固防线
做好新时期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基础环节和关键领域,下猛药、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整体跃升。
(一)坚持源头严防,在净化产出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是基础。任何脱离源头管控的末端治理都是扬汤止沸。必须将关口前移,从“产”和“出”两个环节入手,坚决把不安全的食品药品挡在闸门之外。
一要狠抓农业投入品管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严格落实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实名购买制度。要建立健全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和溯源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制假售假、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者,坚决清出市场,形成强大震慑。
二要狠抓产地环境净化。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要协同配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特别是“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周边土壤、灌溉用水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动态数据库。对发现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要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的修复治理或种植结构调整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受污染食品流向餐桌。
三要狠抓生产过程标准化。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要督促和引导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在食品生产领域,要大力推行HACCP体系,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在药品生产领域,要严格执行GMP要求,加强对原料药、辅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全过程持续合规。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予以整改、停产直至取缔。
(二)坚持过程严管,在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如果说源头是“起点”,那么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就是“路线”。这条路线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必须运用最严格的监管手段,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链条无缝监管。
一要加快建成全覆盖的追溯体系。要整合现有资源,全力推进“XX市智慧食药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这个平台的核心功能就是要实现“一码通扫、全程追溯”。要以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白酒、特殊药品等高风险品种为突破口,引导和强制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应用追溯系统,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就能清晰地看到产品从生产、检测到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信息,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二要大力提升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平台的追溯数据、抽检数据、投诉举报数据、舆情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科学预测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风险,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预防”的转变。一旦发现风险苗头,系统能够自动预警,监管部门第一时间精准介入、靶向处置,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要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力度。监管的权威性体现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摒弃“检查一阵风”的思维,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并适当增加飞行检查、交叉互查的频次和深度。要优化抽检工作,提高抽检的靶向性,加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微生物污染等重点项目的抽检力度,特别是要增加对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抽检批次,确保问题食品药品无处遁形。
(三)坚持风险严控,在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上实现新突破
抓工作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几个重点领域,就是我们必须重拳出击、坚决拿下的“山头”。
一要铁腕整治“校园餐”安全问题。校园食品安全,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天大的事,绝不能有半点疏忽。教育部门要落实好主管责任,督促学校严格执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和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市场监管部门要发挥好监管主力军作用。今年春季,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41人次,检查学校食堂222家,发现并整改了一批问题隐患。但必须看到,问题依然存在。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某中学因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查处,某学院食堂因使用霉变食品被重罚6.5万元等典型案例,要坚决曝光,形成震慑。要持续深入开展“我带家长看食堂”活动,将学校食堂全面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二要重拳打击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行为。肉制品是群众日常消费的大宗商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民生。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要紧盯生产加工黑窝点、私屠滥宰专业村(点)、冷库、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以最严厉的手段,严查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未经检验检疫、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强化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打出声威、打出实效。
三要全力净化农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