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大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政协协商这项事业做得更深、更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市政协,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兄弟单位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交流,谈不上什么经验,更多的是我们单位在推进“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回归初心:在优化整合中找准平台建设的“原点”
政协协商平台建设,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政协履职方式的深化和拓展。工作启动之初,我们首先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现有的履职载体存在哪些需要优化的地方?
我们认识到,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将政协的制度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服务发展的治理效能,特别是基层的治理效能。过去,我们的履职载体,如委员视察、提案办理、专题调研等,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议题“高大上”、离群众“有点远”、成果转化链条长等问题。如何让政协协商更接地气、更具“烟火气”,如何让委员的智慧和力量精准滴灌到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中,是我们必须回答的课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没有大拆大建、另起炉灶,而是结合履职实际,对原有的各类履职载体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优化整合”。我们将分散的委员活动室、社情民意联系点等进行功能重塑,统一纳入“XX好商量,聊事为XX”的品牌体系之下。我们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确保平台建设从一开始就方向明确、路径清晰。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率先建成了3个基层的“XX好商量”协商平台示范点。这3个示范点,就像是我们探索新路径的“试验田”。我们为每个示范点都明确了驻室、驻站的委员团队,确保“有人干事”;我们共同研究制定了基层的协商工作流程,确保“有章可循”;我们围绕群众最关心、政府最关注的领域,共同确定了年度协商活动议题,确保“有事可商”。通过这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我们为平台从“建起来”到“转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精心构筑:在实践探索中打造协商议事的“闭环”
平台建好了,如何高效运转,真正发挥作用,是更关键的挑战。我们深知,协商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则依赖于一个科学、规范、完整的工作闭环。在吸收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构建了从议题产生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第一,破解“商什么”的难题,让议题“从群众中来”。我们坚持开门搞协商,议题征集渠道力求多元化、常态化。委员们通过日常走访、深入社区、联系界别群众,带回一批“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第一手议题。我们还与市长热线、信访部门、网格化管理中心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中筛选梳理出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共性问题。比如,去年我们注意到多个渠道反映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难的问题,便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组织了一场多方参与的专题协商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二,明确“谁来商”的主体,让协商“阵容专业化”。我们认为,协商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专业性。针对不同议题,我们精心组织“协商天团”。除了相关的政协委员,我们必定邀请议题涉及的党政部门负责人、利益相关的群众代表、所在社区或村屯的干部,有时还会邀请法律、规划、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身份平等,围坐一起,不讲官话套话,只为解决问题“找茬”“支招”。
第三,规范“怎么商”的流程,让协商“过程有章法”。为了避免协商议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包含“商前调研、现场协商、成果转化、跟踪问效”四个关键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在协商前,由委员牵头的调研组必须进行不少于一周的深入调研,形成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分发给所有参与方。在协商中,主持人引导各方充分发表意见,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最终形成一份权责清晰、措施具体的协商成果纪要。
第四,聚焦“商后干”的落实,让成果“落地有回声”。协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每一份协商成果纪要,我们都会以政协建议案或社情民意专报的形式,精准推送给相关的党政部门。同时,我们建立了一本“协商成果转化台账”,由政协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对办理过程进行“全周期”跟踪。对于办理不力、群众不满意的,我们会启动二次协商或民主监督程序,一盯到底,直至问题真正解决。
三、用心服务:在破解难题中彰显为民履职的“温度”
平台建设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是最终的“经验交流”。自平台建设以来,我们始终将镜头对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用协商的“公开讲话”打开一个个民生“心结”。
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通过“小区议事厅”的协商,我们推动了XX老旧小区的“糟心路”变成了“舒心路”,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下水管道堵塞问题。在生态环境治理上,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XX河道季节性异味问题,我们组织环保、水利、城管等部门与沿线居民代表现场协商、溯源勘查,最终促成了一个包含清淤、截污、生态修复在内的综合整治方案,如今河水重现清澈。
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我们搭建“政企直通车”协商平台,帮助XX镇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解决了运输瓶颈和产品认证的难题,邀请交通、农业、市场监管部门的负责人与合作社带头人面对面,现场办公,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我们设立在社区的“邻里协商角”,成功化解了多起因宠物饲养、广场舞噪音、停车位占用等引发的邻里矛盾,让“陌生人社区”变成了“熟人社会”,基层治理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