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各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分析了情况,提出了措施。听了以后,我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大家抓经济的责任心是强的,愿望是好的,但有时在方法论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做好经济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光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钥匙”。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不谈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
一、坚持“系统观念”,学会“弹钢琴”的统筹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各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抓经济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思维。必须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动,但要有主次、有节奏。
一要统筹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当前,我们面临稳增长的巨大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这是基础和前提。但我们绝不能为了片面追求速度,就回到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上去。今天的投资,如果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那就是为明天的发展埋下“地雷”。所以,在抓项目、抓招商的时候,一定要有定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的增长。
二要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处理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把该放给市场的权力彻底放下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要主动作为,补齐短板。比如,在基础研究、公共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我们的干部要努力成为“经济组织者”,而不是“项目审批员”,更不是“市场干预者”。
三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抓项目,要严守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的红线底线。抓金融,要坚决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抓产业链,要增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二、坚持“精准思维”,下足“绣花功”的精细功夫
抓经济,不能“大而化之”,搞“大概主义”。必须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精细入微。
一要精准分析研判。面对经济数据,不能只看表面,要进行穿透式分析。比如,工业增速下滑,究竟是哪个行业下滑?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是外部市场原因还是内部成本原因?要用数据说话,把问题的“靶心”找准。区统计局、发改局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为我们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二要精准制定政策。政策的生命力在于精准。要改变过去“一个药方治百病”的思维。同样是扶持企业,对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可能最需要的是低成本的办公空间和种子基金;对成长期的企业,可能最需要的是市场渠道和人才支持;对成熟期的龙头企业,可能最需要的是支持其并购重组和全球化布局。我们的政策要像“定制服务”一样,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要精准服务滴灌。服务企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领导干部下去调研,不能只是“握握手、拍拍肩”,而是要真正坐下来,帮助企业算算账,一起分析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销号管理。这种“保姆式”的服务,才是企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