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技术管理与灾害治理全力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

关于强化技术管理与灾害治理全力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题明确,意义重大。在当前全市上下深入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作为行业的骨干企业,如何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安全”与“发展”这两大时代命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前不久,XX书记深入我们XX煤矿井下检查指导工作,特别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对我们煤矿企业而言,核心要义就是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而通往这条道路的唯一桥梁,就是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严密的重大灾害治理。今天,我就围绕“技术”和“灾害”这两个关键词,谈几点意见。
    一、筑牢根基:以技术管理创新驱动本质安全水平跃升
    本质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实现本质安全,不能再依靠人海战术和传统经验,必须向技术要战斗力,向管理要执行力。技术管理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必须让它时刻保持高效、精准、灵敏。
    第一,全面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进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化是煤炭工业的未来。当前,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5G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传统产业的形态。我们不能有丝毫犹豫和观望,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面拥抱这场技术革命。
    一是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感知网络。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单点、局部监测已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我们要加快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将瓦斯、煤尘、水文、顶板压力、设备运行状态等所有关键参数,通过密集部署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形成一张覆盖全矿井的“数据天网”。这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上图,更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从“事后报警”到“事前预警”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实现主要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数据100%实时接入智能调度指挥中心。
    二是深化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AI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我们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重大风险识别、隐患智能排查和设备预测性维护等领域的应用。比如,通过AI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识别“三违”行为、人员不规范操作及设备异常状态,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督。再比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性维护模型,提前预判主运输、主通风、主排水等关键设备的故障风险,将非计划停机时间降低20%以上,从源头消除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三是稳步推进“少人化、无人化”作业。将人员从高风险环境中解放出来,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正在运行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我们要在掘进、运输等环节上取得更大突破。要积极引进和应用自动化掘进机器人、无人驾驶运输车辆等先进装备。同时,大力推广数字孪生技术,在地面构建与井下工作面一比一的虚拟映射系统,实现对采掘设备的远程精准操控、状态监控和模拟演练。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核心采掘工作面的远程“一键启停”和常态化无人值守,将井下一线作业人员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压减30%。
    第二,不断夯实技术管理标准体系与流程规范。
    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必须匹配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否则就是“带电的猛虎”,风险更大。技术管理不仅是技术部门的职责,而是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XX书记在井下检查时强调,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对细节的重视和规范化的管理。我们要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从采掘设计、作业规程编制,到现场施工、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明确、量化的技术标准。我们要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等法规和行业先进标准,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修订,废除不合时宜的条款,补齐标准缺失的短板,形成一套覆盖所有岗位、所有流程的标准化操作手册,并确保每一位员工都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二是构建全员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进步不能仅仅依赖少数专家和技术人员,必须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我们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员工在小改小革、工艺优化、流程再造等方面献计献策。对于提出并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要给予重奖。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针对制约我们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设立专项进行联合攻关。我们的研发投入强度要逐年提升,力争在核心技术专利数量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强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是技术管理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建立常态化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机制,特别是针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确保人人懂原理、会操作、能排障。要打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让有能力、有贡献的技术骨干在待遇上、职位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形成尊重技术、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储备强大的人才智库。
    二、攻坚克难:以系统性思维治理重大灾害
    煤矿生产,始终与瓦斯、水、火、煤尘、顶板这“五大灾害”相伴。灾害治理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打赢的“攻坚战”。面对日益复杂的开采条件,我们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模式,树立系统性、源头性、预防性的治理理念。
    第一,坚决打赢瓦斯综合治理这场硬仗。
    瓦斯是煤矿的“头号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在瓦斯治理上,投入再大也不为过。
    一是坚持“先抽后采、区域预抽、抽采达标”的原则不动摇。瓦斯治理的根本在于超前。对于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必须将区域预抽作为采掘作业的先决条件。要科学规划抽采钻孔的布局、参数和施工周期,确保工作面回采前区域瓦斯含量降至规定标准以下。我们的瓦斯监测系统必须做到与井下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联动,一旦出现超限,必须在第一时间实现自动断电和风量调节,绝不允许存在任何侥??。根据国家最新标准,我们必须将采空区、工作面回风巷等关键区域的瓦斯浓度严格控制在1.0%的安全红线以下。
    二是在技术手段上实现新突破。要大力推广应用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等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瓦斯富集空间。积极引进地面L型井、超高压水力割缝等先进的抽采技术,大幅提高瓦斯抽采率。同时,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对甲烷排放控制的要求,探索瓦斯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不仅要把它作为一种灾害来治理,更要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来开发,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统一。
    第二,牢牢把握水害防治的主动权。
    水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防治水害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一是贯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