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公司“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XX公司“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公司召开“十五五”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公司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绘就公司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五五”时期,是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公司在“十四五”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行业前沿的决定性时期。编制好“十五五”规划,不仅是关系公司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更是指导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回望来路:深刻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局面,公司上下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回顾这五年,取得的成果是全方位的,积累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核心经营指标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截至2024年底,公司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总资产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在行业内的排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公司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和全体员工强大战斗力。
    二是市场布局实现新突破。公司坚持深耕传统优势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新兴业务领域。在XX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巩固,稳居前三。同时,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成功培育出若干个年收入过五亿元的新业务增长点,形成了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良好局面。海外市场拓展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进入XX和XX等区域市场,为公司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创新能力得到新跃升。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五年来,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0%,占营业收入比重稳定在5%以上。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攻克了“XX核心控制系统”和“XX高精度传感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30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技术壁垒和产品护城河不断加深。
    四是管理效能获得新提升。公司全面深化改革,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系统推进了组织架构优化、流程再造和管理升级。全面建成了ERP、MES、CRM等核心信息系统,实现了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贯通,运营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大幅提升。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本。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单位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部分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新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尚待提高;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差距;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五五”规划中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远眺前路:科学研判内外部环境变化,清晰锚定“十五五”发展的战略航向
    谋划未来,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立足行业大势,洞察企业自身。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从宏观层面看,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国家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公司聚焦主业、做强实业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和市场机遇。特别是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绿色低碳转型的高度重视,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然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对公司的海外业务和供应链安全构成了现实挑战。
    从产业层面看,行业变革与跨界融合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正与传统机电工程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装备、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行业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单一技术的竞争,演变为生态圈、价值链的系统性竞争。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不主动拥抱变化,就只能被变化所淘汰。同时,客户需求也日趋个性化、定制化、集成化,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效率、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自身层面看,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紧迫。公司虽然在“十四五”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的“天花板”依稀可见,传统增长模式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下大力气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以上研判,公司“十五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战略引领,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攻坚,着力提升核心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奋力将公司建设成为技术领先、管理卓越、效益卓著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技术企业。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公司初步设定了“十五五”期间的几项核心发展目标:
    1.经营规模实现新跨越:到2030年,公司营业收入力争在202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XXX亿元;利润总额年均增长不低于15%。
    2.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0%以上,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5%以上(参考。
    3.创新能力达到新高度: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7%以上,攻克5-8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发明专利500项,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4.运营效率得到新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升8%以上(参考,主要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0%,成本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5.品牌价值实现新提升:打造若干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公司品牌价值进入行业前列。
    这些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艰巨的,需要通过科学严谨的规划编制工作,将其分解为切实可行的路径和举措。
    三、善谋全局:严格遵循科学方法论,高质量构建“1+X+8+4”战略规划体系
    一份高质量的战略规划,是思想、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此次规划编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严格按照公司党委提出的“看三谋五”工作部署和“1+X+8+4”的规划体系架构,确保蓝图既有高度又有精度,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第一,深刻领会“看三谋五”的工作要求,确保规划的前瞻性与务实性相结合。
    “看三谋五”是本次规划编制的核心方法论。“看三”,就是要看清过去三年、看准当前一年、看透未来三年。看过去三年,是深入复盘“十四五”后半程的得失,总结规律,汲取教训。看准当前一年,是立足2025年的经营现实,找准规划的基点和起点。看透未来三年,是精准预判“十五五”前期的市场趋势、技术路径和竞争格局,确保规划起步精准、开局有力。“谋五”,则是在“看三”的基础上,进行更长周期的战略思考和系统布局,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确保规划的完整性和长远性。各部门、各单位在编制自己的规划时,都要严格遵循这一方法,既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鼠目寸光。
    第二,精准构建“1+X+8+4”的规划体系,确保战略的系统性与协同性相统一。
    “1+X+8+4”是公司“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完整架构,是确保公司战略意图贯穿到底、落地生根的“四梁八柱”。
    “1”是灵魂,即公司总体发展规划。这是整个规划体系的总纲,要明确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目标、产业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总体规划要站位高远、视野宏大,体现公司党委的战略决断,为所有下层规划提供根本遵循。
    “X”是支撑,即X个职能层规划。这涵盖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科技创新、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企业文化等所有关键职能领域。各职能规划必须坚决对标总体规划,思考“如何支撑总体战略实现”,将总体目标转化为本领域的具体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例如,人力资源规划要回答“如何保障未来五年的人才供给”,财务规划要回答“如何为战略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8”是重点,即8个专项规划。这是针对公司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的攻坚计划。根据初步研判,这8个专项规划建议聚焦于:(1)技术创新引领规划;(2)核心市场深耕与新市场开拓规划;(3)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规划;(4)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5)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现代化规划;(6)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提升规划;(7)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规划;(8)品牌与文化建设规划。每个专项规划都要明确主攻方向、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关键指标,力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4”是抓手,即4个专项行动方案。这是针对专项规划中的“硬骨头”和关键瓶颈,制定的具体化、项目化的实施方案。初步考虑,可设立:(1)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方案;(2)重大标杆项目卓越交付能力提升方案;(3)领军人才与核心骨干引进培育方案;(4)全球品牌影响力跃升行动方案。这4个方案要做到目标清晰、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节点明确,确保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打赢关键战役。
    第三,深度解码战略意图,确保各级规划的目标颗粒度对齐。
战略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前提在于精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