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乡2025年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乡党委把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召集到一起,召开这次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题,在会前已经明确,就是“强基固本、提质增效”。近期,我带队深入各村进行了走访调研,与几位支部书记都做了单独交流,对全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有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总的来看,大家的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召开这次座谈会,目的就是摆问题、析根源、明方向、鼓干劲,推动全乡基层党建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下面,结合前期的调研情况和今天的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现实,清醒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形”与“势”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XX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全乡发展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基层党建领域,各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是党支部带领群众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在人居环境整治的攻坚战中,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清洁家园、美化乡村;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是基层党组织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筑牢了平安XX的基石。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以及全乡数百名党员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乡党委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刻审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通过调研和今天的汇报,一些长期存在、影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症结”也清晰地暴露出来。
一是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存在“温差”。一些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惯性思维。抓产业发展、抓项目建设、抓民生实事时,劲头很足、办法很多;但一谈到抓党员思想教育、抓组织生活规范、抓政治理论学习,就显得办法不多、力度不够。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未能深刻理解“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内在逻辑,未能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摆在首位,导致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融合度不高,出现了“两张皮”现象。
二是组织生活与实际效果存在“落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是锤炼党员党性、提高组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但在少数支部,这些制度的执行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有的会议“照本宣科”,满足于读读文件、念念报纸,缺乏结合实际的深入研讨;有的活动设计单调,对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隔靴搔痒”,变成了不痛不痒的“工作建议会”。这种“有形无实”的组织生活,难以达到红脸出汗、加油充电的预期效果。
三是党员队伍结构与发展需求存在“反差”。从全乡范围看,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要。根据初步摸排,全乡现有党员中,45岁以上的占比超过60%,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比例偏低,在产业发展、电商直播、现代治理等领域有专长、能带头的“头雁”型人才储备不足。年轻党员发展力度不够,源头活水不足的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直接影响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基层组织的长期战斗力。
四是作用发挥与群众期盼存在“偏差”。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效上。目前,部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服务群众的载体和平台不够丰富、不够精准。比如,有的村子守着很好的生态资源,但在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资源盘活、把产业做强方面,思路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有力,导致群众的增收渠道依然狭窄。
这些问题,是“形”,是表象;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势”,是挑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才能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二、深化融合,聚焦关键,精准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核”与“力”
破解基层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难题,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要让党建不再是悬在空中的“说教”,而是融入发展、嵌入治理、深入民心的“实干”。具体要聚焦三个方面,找准党建工作的“核心”与“力量”所在。
第一,聚焦政治引领,在“融入大局”中彰显核心领导力。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是政治建设。各村党支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一要抓好理论武装的“铸魂工程”。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后续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不能满足于开了会、学了文件,而要组织党员深入思考,本村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本村的短板弱项是什么?如何结合上级精神谋划本村的未来?要让理论学习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二要校准服务发展的“思想罗盘”。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XX乡的发展离不开全县、全州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无论是推动沙棘产业的提档升级,还是加快XX镇至XX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都是服务于更高层面的战略布局。党支部要做的,就是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聚焦发展要务,在“服务中心”中锻造核心推动力。党建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党建与中心工作绝非“两张皮”,而是“一盘棋”。要将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是以“党建+产业发展”为引擎,激活乡村经济。XX乡的沙棘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生态与经济结合的典范。但如何做得更强、更优?党支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各村党支部要主动作为,牵头研究成立或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要带头探索“生态+”模式,在品牌化、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研究沙棘果汁、沙棘油、沙棘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性,积极对接外部市场,让“小沙棘”真正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黄金果”。党支部书记要成为产业发展的“信息员”“推销员”和“服务员”,带领党员在技术引进、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是以“党建+乡村治理”为抓手,提升乡村“颜值”与“内涵”。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经验交流”。要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负责几户群众的房前屋后环境卫生,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发挥党组织在矛盾调解、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村里的红白喜事、邻里纠纷,党员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用乡规民约、用党纪国法、用人情事理做好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乡村社会环境。
三是以“党建+民生服务”为宗旨,筑牢群众“连心桥”。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各村党支部要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要明确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人一策”制定帮扶计划,确保不让任何一户、任何一人返贫。要用好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真心实意了解群众在就医、上学、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情台账,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报告,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温暖就在身边。
第三,聚焦队伍建设,在“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