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研讨发言

(乡镇领导干部)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研讨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围绕“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一主题,我结合乡镇工作实际,谈一点认识和体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乡镇干部的看家本领。无论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特色产业,还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民生保障,最终都要落实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中。当前,乡镇正处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移风易俗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坚守党的初心使命,把群众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更要以优良党风带动形成崇德向善、勤俭文明的乡村新风尚,让党心与民心在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中紧紧贴在一起。
    一、重温初心使命,坚定群众路线价值坐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新时代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具体的要求。对乡镇干部而言,群众路线不仅是一条工作方法论,更是一条价值生命线。我们身处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对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肩负着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使命。只有牢牢把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坐标,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不偏航、不走神。
    回望乡镇的发展历程,从修通通村公路到完善安全饮水工程,从建成农贸市场到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每一项变化背后,都有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也都有干部的心血与担当。群众路线,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一盏路灯照亮回家小路的温暖,一条产业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畅通,一场院坝会解开群众多年心结的真诚。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前,我们面临的群众需求更加多元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公共服务质量,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追求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时,既要有解决“有没有”的决心,更要有提升“好不好”的智慧。比如,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中,不仅要清沟疏渠、硬化道路,更要考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绿化美化等细节;在落实惠农政策中,不仅要把补贴资金发下去,还要及时解答群众政策疑问,确保他们用得安心、用得放心。
    群众路线的核心在于信任与互动。干部沉下身去,群众的心才能热起来;干部走进门去,群众的话才能多起来。但必须清醒看到,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现实中,一些环节上的“虚功”依然存在,一些干部与群众之间还隔着无形的“玻璃门”。要让群众路线从理念变为常态,就必须勇于直面问题,主动打破那些阻碍我们走进群众的藩篱。
    二、砥砺为民情怀,破解基层治理形式藩篱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是这些藩篱中最顽固、最隐蔽的存在。它们不仅让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拉远,也让群众路线的温度打了折扣。在乡镇工作中,如果满足于开会布置、文件传达,而不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去听民声、解民忧,就容易陷入“上下一般粗”的惯性模式,让群众感到“干部离我们越来越远”。
    近年来,我们在一些工作中就曾出现过“看上去很热闹、群众却不买账”的情况。比如,在推进产业项目时,前期调研不够深入,只依据纸面数据确定品种和规模,没有充分考虑土壤、气候和市场的变化,结果项目落地后,产量有了,但销路不畅,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这种“拍脑袋决策”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形式主义作祟——以为程序走完、任务完成,就等于落实到位,却忽视了群众的真实感受和长远利益。
    要破除这种形式藩篱,就必须在思想上树立“实”的导向,在行动上落实“实”的举措。调研不能走“盆景路线”,必须走“泥土路线”,既要到示范点看亮点,更要到问题点找短板;既要听干部的汇报,更要听群众的牢骚。像在改善农村饮水工程时,我们不仅查管网和水质,更随机走进农户厨房,试水看温度、闻味辨水质,确保群众喝上的是干净水、放心水。
    此外,还要坚决摒弃“留痕主义”的虚功。工作成效不能只用台账来体现,活动照片不能代替真实变化。我们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时,没有急于追求“材料漂亮”,而是先从红白理事会入手,带动村民自己修订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的内容进村入户、写进日常,真正变成群众认可、乐于遵守的乡规民约。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才能打破形式壁垒,让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发挥示范引领,引导社风民风持续向善
    形式主义的藩篱破除了,还要用优良党风去涵养社风民风的沃土。党风是社风民风的“风向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乡镇这个熟人社会里,这种示范效应更为直接、更具影响力。干部的作风是“明面上的样板”,群众的风气是“镜子里的映像”,两者相互映照、相互塑造。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员干部带头事关全局成败。比如,在简办婚丧喜事、抵制铺张浪费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老党员率先垂范,主动缩减宴席规模,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节俭办、文明办”的行列;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不只是在会上动员,而是挽起袖子同群众一起清理沟渠、整理绿化,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这种示范引领的力量,还体现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矛盾纠纷调解中,村干部以耐心和公道赢得群众信赖,村民在遇到纠纷时更愿意先找村里评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党员带头参与巡逻、关爱老人、帮扶弱势群体,潜移默化中让“互帮互助、守望相助”成为村风民风的共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