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2025年总河长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全区2025年总河长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2025年总河长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河湖长制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审议有关方案,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听取了去年的工作汇报和部分同志的述职,审议并原则通过了《XX区2025年河长制工作要点》《XX区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和《XX区暴雨预警信号提级响应机制》三个重要文件。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成效显著,治水兴水根基更加坚实
    过去的一年,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落实河长制为核心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可以说,全区治水兴水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河湖面貌发生了可喜的新变化。
    一是责任体系的“经脉”更加通畅。我们始终把压实责任作为河长制工作的牛鼻子,持续深化“区级河长主治、街道级河长主管、社区级河长主巡”的三级履职机制,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区委、区政府坚持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干部综合评价直接挂钩,指挥棒作用愈发明显。2024年,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过1.2万余次,通过智慧巡河系统上报并高效解决各类涉水问题320余个,问题整改率持续保持100%。这种“巡、盯、管、督”的闭环管理,确保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二是水域环境的“颜值”更加靓丽。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治理工程。全区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优良,省控、市控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达到100%,这是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最好证明。我们巩固深化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实现了河道沟渠的长制久清。通过源头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多重手段,有效减少了污水下河。同时,我们严格落实XX江流域禁捕退捕制度,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三是基础设施的“筋骨”更加强健。我们深知,坚实的基础设施是治水兴水的根本保障。去年,我们持续推进市政排水管网的病害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了近20公里的老旧管网升级。备受关注的XX生态湿地公园提升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市民提供了又一处亲水乐水的好去处。我们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稳步实施老旧院落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超过5000户居民用上了更安全、更便捷的放心水。这些工作的扎实推进,不仅提升了城区的环境品质,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各级河长担当作为、履劳竭精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奋战在全区治水护水一线的全体同志们,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这项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当前,挑战犹存,治水兴水任务依然艰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系统治理的深度有待加强。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我们面临的不再是表面的、单一的问题,而是点源与面源污染交织、存量与增量问题叠加的复杂局面。部分河段的生态系统仍然比较脆弱,自我净化能力不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对雨水径流控制和内涝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流域整体性、生态系统关联性出发,进行更高水平的系统谋划和综合治理,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
    二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当前,我们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路径依赖,传统的人防、物防手段仍是主流,而技防、智防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污染源的精准溯源、对河道流量水质的实时监控、对突发事件的智能预警,我们还需要在“智慧河湖”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实现更大突破。
    三是全民参与的广度有待拓展。虽然我们通过“七进”宣传等活动营造了一定的社会氛围,但公众参与的渠道还不够多元,参与的深度和主动性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市民“临河而居、不闻水事”,爱水、惜水、护水的意识尚未完全内化为行动自觉。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机制,让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监督者”,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四是安全风险的防范压力有待化解。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多发。我区地处城市核心区,人口密集、资产集中,防洪排涝安全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如何应对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如何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如何完善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些都对我们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构成了严峻考验。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开启治水兴水崭新篇章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的治水兴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今天会议审议的三个文件,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纲领、路线图和作战书。全区上下要以这三个文件为抓手,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
    第一,以《2025年河长制工作要点》为纲,在“系统治理”上实现新提升。这份《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治”字,做到标本兼治、系统联治。
    一要突出源头严治。治水之要,在于源头。要严格落实新修订的《XX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和《XX市供水管理条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守护好绿水青山。要深化排查整治,对涉水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餐饮商户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确保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要加强执法监管联动,形成“环保监测、水务执法、城管巡查、公安介入”的合力,对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必须“零容忍”、严打击。
    二要突出流域共治。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每一条河流都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谋划。要持续推进“宜居水岸、活水XX”的宏伟蓝图,确保到2025年底,全区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主要江河重点区段堤防达标比例不低于80%。要加快推进存量市政排水管网的改造修复,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全量处理”。对于跨界河流,要主动加强与兄弟区(市)县的协同联动,健全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协同处置机制,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三要突出生态善治。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修复生态,让河湖恢复生命力。要持续巩固提升现有治理成果,防止问题反弹。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缓冲带,恢复水生植被,为鱼类、鸟类等提供栖息地。要科学调度,保障河道生态基流,让河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第二,以《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为引,在“人水和谐”上展现新作为。如果说过去的治理重点是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那么幸福河湖建设就是要回答“美不美”和“亲不亲”的问题。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建”字,打造更多人水和谐的优美空间。
    一要以智慧赋能创新建设。要加快我区“智慧河湖”管理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重点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管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和AI识别等现代技术,实现对河湖水域岸线的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让问题发现更及时、处置更高效。要让数据多跑路,让河长少跑腿,真正实现从“汗水治水”到“智慧治水”的转变。
二要以多元共治凝聚合力建设。幸福河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