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关于2025年上半年扎实推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总结报告

XX市关于2025年上半年扎实推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总结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安铁路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护路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市始终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治理、科技赋能、固本强基,全面深化路地协作机制,全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维护了辖区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根基,深刻认识护路联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大民生工程,保障铁路安全畅通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市委、市政府始终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代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重大责任。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认识。我们坚持将上级关于铁路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护路联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政府常务会议等形式,组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确保中央、省、市关于铁路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上半年,共组织相关专题学习4次,传达学习了《2025年全省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要点》等重要文件精神,使各级各部门清醒认识到,做好护路联防工作不仅是业务要求,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
    二是健全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我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公安、交通、住建、农业、自然资源、检察院等18个市直单位以及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沿线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全面纳入本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市级统筹、乡镇主责、部门联动、路地协同”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路地协同,构建联动共治的现代治理新格局
    我市深刻认识到,铁路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单靠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长效治理。为此,我们着力在创新和深化路地协同机制上下功夫,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一是全面深化“双段长”责任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我市在辖区全线推行并深化了路地“双段长”工作机制。该机制以行政区划和铁路区段为基础,构建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市级层面,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地方总段长,铁路XX工务段、供电段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铁路总段长,共同对我市境内的XX铁路、XX铁路等干线安全负总责。乡镇层面,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地方网格段长,专职护路队员或铁路工区负责人担任铁路网格段长。
    “双段长”机制的核心运行流程包括:定期联合巡线、建立问题台账、分级协调处置和闭环销号管理。各级“双段长”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联合巡查,重点排查线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巡查发现的问题,统一录入“护路联防问题清单”,明确问题描述、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对于一般性问题,由村级、乡镇级“双段长”现场协调,立即整改;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需要较大投入的复杂问题,则逐级上报至市级“双段长”联席会议,由市级层面统筹资源,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整治。上半年,通过“双段长”机制,共开展联合巡线7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涉路问题120余件,有效提升了问题发现和处置的效率。7月30日,市政府党组成员、地方分段长XX同志与XX铁路XX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铁路分段长XX同志共同带队巡查XX铁路重点区段,现场办公解决彩钢瓦安全隐患,正是该机制高效运行的生动体现。
    二是高效运行路地警联席会议制度。我市充分发挥铁路护路联防安全稳定暨路地警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定期通报安全形势,分析研判风险,部署重点任务。会议由市护路办牵头,市公安局、交通局、XX铁路派出所以及铁路企业相关部门共同参加,形成了信息互通、情报共享、应急联动的工作常态。上半年,联席会议重点围绕涉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打击涉路违法犯罪等议题展开,成功化解了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涉路矛盾纠纷8起,确保了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积极构建多元力量参与的防护体系。我们认识到,护路联防工作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为此,我市积极动员和整合沿线村(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将其纳入护路联防体系,授予“义务护路员”身份,赋予日常巡查、信息上报、宣传引导的职责。通过这种方式,在铁路沿线构建起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民防护网”,实现了从“专业队”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的转变,使铁路安全防线更加坚固。
    三、聚焦重点难点,狠抓隐患整治,坚决打赢安全环境治理攻坚战
    我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隐患排查整治作为护路联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的排查,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一是扎实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2025年上半年,我市结合季节性特点和上级部署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百日安全行动”、“汛期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多项专项行动。排查范围覆盖了铁路沿线两侧500米区域,重点针对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类风险源。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排查出各类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共计158处。其中,涉及违法建筑、违规占用的A类重大隐患12处;涉及彩钢瓦、塑料大棚、防尘网等轻飘浮物和危树、杆塔等倒伏风险的B类较大隐患45处;其余为C类一般隐患。
    二是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销号式整改。针对排查出的158处隐患,我们严格按照“一患一档”的原则,建立了详细的整治台账。台账内容包括隐患的具体位置、现场照片、风险等级、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录入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跟踪督办。对A类重大隐患,由市级领导挂牌督办,组织公安、自然资源、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依规予以拆除或根治。对B类较大隐患,由属地乡镇(街道)“双段长”牵头,组织力量进行加固或清理。截至目前,158处隐患已完成整改151处,整改完成率达到95.6%。其中12处A类重大隐患已全部清零,剩余7处一般隐患正在按计划推进整改,预计8月中旬前全部完成。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治理成效显著。在隐患整治过程中,我们聚焦了几个关键领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安全风险极高的彩钢瓦建筑问题,全市共排查出存在脱落、掀翻风险的彩钢瓦屋顶、简易棚舍73处,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和财政适当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已完成加固或更换68处。针对汛期易发的山体滑坡、危树倒伏风险,我市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联合铁路工务段,对沿线20余公里的山区地段进行了全面勘察,清理了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超过300棵,并对3处存在轻微滑坡风险的边坡进行了工程加固。
    四、强化科技赋能,探索智慧路径,提升护路联防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市积极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探索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推动护路模式从传统“人海战术”向“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转型。
    一是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我市将铁路沿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全市“雪亮工程”和“天网工程”的整体规划。通过在铁路沿线重点区段、重要桥梁隧道、人员易穿行路口等关键节点增设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并将其信号接入市、乡两级综治中心和铁路派出所的监控平台。目前,我市境内铁路重点区段的视频监控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监控平台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值守,一旦发现人员非法侵入、车辆违规靠近、异物侵限等情况,系统可自动报警,为快速响应、精准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试点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针对传统人工巡查存在的效率低、耗时耗力、部分山区复杂地形难以到达等问题,我市护路办联合XX供电公司、XX通信公司等单位,率先在XX铁路XX至XX段的15公里山区线路上,试点应用工业级无人机进行常态化巡检。无人机搭载高清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可按照预设航线自主飞行,实时回传高清影像。后台的AI智能识别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影像,精准识别出线路周边的违章建筑、大型机械施工、秸秆焚烧、人员聚集等潜在风险,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试点以来,无人机累计飞行超过200小时,发现并预警了各类安全隐患20余起,巡检效率相较人工提升了近10倍,有效弥补了人防的短板。
三是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我们正在积极整合“双段长”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检系统以及基层网格员上报系统,着手开发“XX市智慧护路联防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对铁路沿线各类安全要素的“一张图”动态感知、隐患问题的全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