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税务局落实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工作总结汇报
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是破解基层征管瓶颈、推动税收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按照总局党委和省局、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县税务局立足基层实际,聚焦征管基础薄弱环节,重点在岗责体系重塑、数据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升级,推动强基工程从分散试点向整体提升转变,为实现高质量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实践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强基工程落地见效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深化督导问效,构建起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确保强基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高位推动,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体系
县局党委将强基工程作为夯实征管基础、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抓手,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征管、纳服、税政等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协同抓的组织架构。同步制定《县税务局“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党建引领、问题导向、分类施策”三大原则,细化xx项具体任务,建立“党委统筹部署、部门分工落实、分局对标执行”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工作推进有力有序。
在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工作专班迅速进入角色,深入研究强基工程的各项要求,结合县域税收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同时,通过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专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强基工程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二)清单管理,压实精准落地的责任链条
紧扣总局“强基工程”总体要求和省市局细化安排,结合县域税源特点和管理难点,围绕数据治理、流程优化、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全面梳理形成涵盖xx项重点任务的项目清单。清单实行“一任务一方案”,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配合单位、完成时限及验收标准,推行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模式。
针对个体工商户管理薄弱环节,制定《分类分级管理细则》,由征管股牵头、各分局按区域划分责任,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按照经营规模、行业类型等因素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纳税信用良好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对于规模较小、纳税意识淡薄的个体工商户,加强日常管理和辅导,督促其依法纳税。通过分类分级管理,提高了个体工商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
同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项目清单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每月对各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进行督促和提醒,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重塑岗责体系,激发征管内生动力
以岗责体系重塑为突破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强基工程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优化岗位设置,实现人岗相适
根据强基工程的工作要求和业务需求,对现有岗位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调整。打破传统岗位界限,按照业务流程和数据管理的要求,重新设置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风险应对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例如,在数据管理方面,设立专门的数据采集岗位,负责税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数据分析岗位,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税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税收征管提供决策支持;设立风险应对岗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存在税收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精准监管和应对,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职责分工,避免职责交叉
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和工作流程,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建立岗位协作机制,加强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在日常工作中,数据采集岗位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分析岗位,数据分析岗位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风险应对岗位,风险应对岗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及时向数据采集岗位反馈纳税人的相关信息,以便数据采集岗位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完善。通过这种岗位之间的协作机制,实现了税收数据的闭环管理,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担当作为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强基工程的工作任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数据质量、流程优化、风险防控等关键指标的考核权重。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
对在强基工程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未能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整改。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数据管理,提升征管质效
数据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是强基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县税务局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数据质量,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支撑。
(一)规范数据采集,确保数据源头准确
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明确数据采集的内容、格式、时间和方式。加强对数据采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错误数据的录入。例如,在纳税人登记信息采集过程中,通过与工商、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对纳税人提供的登记信息进行实时比对和验证,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数据清洗,提高数据质量
建立数据清洗机制,定期对税收数据进行全面清洗和整理。运用数据清洗工具和算法,对重复数据、错误数据、缺失数据等进行识别和处理,确保数据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加强对数据清洗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建立数据清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数据清洗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对数据清洗不彻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数据清洗工作取得实效。通过数据清洗,提高了税收数据的质量,为税收征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三)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征管决策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税收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经营状况、风险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税收征管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模型,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税收风险点。对存在风险的纳税人,采取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如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有效防范税收流失。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纳税服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方案,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纳税服务
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对税收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再造,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
(一)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对现有的税收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简化办事流程。例如,在发票领用环节,推行网上申领、邮寄配送服务,纳税人只需在网上提交发票领用申请,税务部门审核通过后,将发票通过邮政快递直接送达纳税人手中,实现了发票领用“零跑腿”。
在税务注销环节,优化注销流程,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行清税证明免办服务、即办服务和承诺制容缺办理服务,大大缩短了税务注销时间,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
(二)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与工商、银行、社保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涉税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了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的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
例如,在纳税人登记环节,通过与工商部门的信息共享,税务部门可以实时获取纳税人的登记信息,无需纳税人再次提供相关资料,实现了纳税人登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同时,通过与银行、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对纳税人资金往来、社保缴纳等情况的监控,为税收征管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体验
积极推广“互联网+税务”服务模式,拓展网上办税功能,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建立网上税务局,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用、税务咨询等各类涉税业务,实现了“足不出户”办税。
同时,加强纳税服务热线建设,提高纳税服务热线的接通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指导等服务,及时解决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4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