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县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同时套开全县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阶段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焦重点、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刚才,我们集中观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建房管理的暗访短片,问题触目惊心,反映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盲区。相关单位也通报了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部分乡镇和部门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关键在于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基本盘更加稳固,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县“三农”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农业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不够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还不稳固,一些地方“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特别是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殡葬改革阻力不小,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是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回应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历史主动精神,扛稳扛牢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重任。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下半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纲举目张,精准施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第一,要坚决筑牢“两条底线”,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一是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年45.46万亩的粮食播种面积和17.25万吨的粮食产量目标圆满完成。同时,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计划完成的7.8万亩建设任务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基础。二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持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全县排查出的793户监测对象,要确保3053条帮扶措施逐一落实到位,用好管好2.24亿元的衔接资金,确保122个帮扶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见效,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规模性返贫现象。
第二,要做强特色富民产业,拓宽农民稳定增收渠道。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扭住“两茶一药一猪”四大富民产业不放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XX公司、XX企业等本土龙头做大做强,力争实现四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总产值突破27亿元的目标。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各乡镇发展“一村一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富民,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像我县有的茶叶企业,通过基地务工,每年能让一个劳动力稳定增收三到四万元;有的中药材龙头企业,带动了近五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深化改革破除旧弊,培育文明和谐善治新风。这是我们今天会议的另一个重点。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是坚定不移推进移风易俗。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更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管好自己和家人亲属。要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目前全县已有87%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要争取尽快实现全覆盖,并真正发挥作用,对婚丧事宜的规模、标准、流程作出明确规定,让群众操办红白喜事有章可循。要创新治理方式,探索推行“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等有效做法,探索建设“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殡葬改革。推行殡葬改革,是破除封建迷信、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要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的理念,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去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