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税务局2025年上半年欠税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2025年上半年,在省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税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欠税工作,在规范税收秩序、保障税收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上半年欠税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欠税工作开展情况
(一)欠税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先行,夯实基础
1.制度完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对欠税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制定了《市税务局欠税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欠税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欠税的认定、申报、催缴、追缴等流程,为欠税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建立了欠税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欠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疏忽、懈怠或违规行为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欠税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2.台账建立与管理。精心构建欠税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欠税企业的基本信息,如纳税人识别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欠税所属期、欠税金额等内容。台账做到一户一档,实时更新,为欠税管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加强台账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欠税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分析,如按行业、按欠税金额大小等进行分析,掌握欠税的分布情况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欠税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二)欠税企业排查与监控:精准定位,动态跟踪
1.全面排查。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欠税企业大排查活动,联合工商、银行等部门信息,通过大数据比对,筛选出存在欠税嫌疑的企业名单。上半年共排查企业[X]户,确定欠税企业[X]户,做到不遗漏、不瞒报。对排查出的欠税企业进行详细的情况核实,区分恶意欠税和因经营困难等客观原因导致的欠税情况,为后续的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2.重点监控。确定重点欠税企业名单,对欠税金额较大([设定金额标准]以上)或欠税时间较长([设定时间标准]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建立了重点欠税企业档案,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金流向等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欠税企业的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欠税金额进一步扩大。
(三)欠税催缴与追缴:多措并举,积极推进
1.催缴通知送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向欠税企业送达催缴通知书。上半年共发出催缴通知书[X]份,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多种方式,确保欠税企业及时收到催缴通知,知晓欠税情况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催缴通知书中明确告知企业欠税金额、滞纳金计算方式、缴纳期限以及逾期不缴的后果,增强催缴通知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2.追缴措施实施。对于有能力缴纳欠税但拒不缴纳的企业,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上半年共对[X]户企业实施了强制执行措施,冻结企业银行账户[X]个,扣押、查封企业财产价值[X]元,成功追缴欠税及滞纳金[X]元。对于经营困难但有部分偿还能力的企业,与企业协商制定分期缴纳计划。上半年共与[X]户企业达成分期缴纳协议,涉及欠税金额[X]元,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又保证了欠税的逐步追缴。
(四)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1.内部协作。加强税务局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征管部门负责欠税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稽查部门负责对欠税企业的税务检查,法制部门负责对欠税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审查。各部门之间定期召开欠税工作协调会,通报欠税工作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解决欠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了欠税信息内部共享平台,实现了欠税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实时共享,提高了欠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协同性。
2.外部合作。积极与财政、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开展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银行共享企业账户信息,便于掌握欠税企业的资金情况;与工商共享企业注册登记和经营状态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变动情况;与海关共享进出口企业的税收信息,防止企业通过进出口环节逃避欠税。与法院建立了欠税追缴协调机制,对于涉及税务诉讼的欠税案件,及时与法院沟通协调,保障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提高欠税追缴的成功率。
(五)欠税宣传与辅导:政策普及,引导纳税
1.政策宣传。通过税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税企交流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欠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上半年共发布欠税宣传信息[X]条,阅读量累计达到[X]人次。制作了欠税宣传手册,内容包括欠税的定义、欠税的危害、欠税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避免欠税等方面,向纳税人免费发放,提高纳税人对欠税的认识。
2.纳税辅导。针对欠税企业,开展个性化的纳税辅导。组织欠税企业参加专题培训[X]场,培训内容包括税收法律法规、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方面,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为欠税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纳税咨询服务,解答企业在欠税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引导企业积极主动补缴欠税。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获取与整合方面
1.外部信息获取的局限性。虽然与多个部门开展了信息共享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部分外部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例如,银行出于保密等原因,有时不能及时提供欠税企业的全部账户资金信息,影响了对欠税企业资金状况的准确判断。与一些新兴行业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如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等,这对欠税管理工作在这些新兴领域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2.内部信息整合的难度。税务局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存在一定困难,如征管系统、稽查系统、纳税服务系统等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完全统一,导致在欠税信息的汇总和分析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影响了欠税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欠税追缴的执行难度
1.企业经营状况复杂。部分欠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即使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也难以足额追缴欠税。例如,一些小型制造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滞销,企业资产已经抵押给银行等债权人,税务机关在追缴欠税时面临无财产可执行的困境。对于一些集团企业,其内部资金往来复杂,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转移资金,逃避欠税追缴,税务机关在调查和处理此类情况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存在一定的执法风险。
2.法律程序与实际执行的矛盾。在欠税追缴过程中,法律程序要求严格,如强制执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和公告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追缴的时效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恶意欠税且有转移财产迹象的企业,可能会利用法律程序的时间差,逃避欠税追缴。
(三)欠税企业的纳税意识
1.对欠税危害认识不足。部分欠税企业对欠税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欠税只是暂时的资金周转问题,没有意识到欠税会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市场竞争力以及面临的法律风险。一些企业在收到催缴通知后,仍然拖延缴纳欠税,缺乏主动补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