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聚焦重点任务攻坚,奋力书写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崭新答卷
同志们: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落实。作为住建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深感责任如山。我们将紧扣会议部署的七方面重点任务,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和住建部门职责,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创新驱动,激发城市发展内生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城市,要求住建领域必须率先突破思维定式,勇当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一是以理念革新引领发展方向变革。主动打破“重建设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重开发轻更新”的传统惯性。全面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管理、协同高效治理等新理念。在城市更新中融入创新创意,在工程建设中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在行业治理中运用数字化手段,以理念之“新”引领行动之“进”。二是以模式创新撬动产业动能跃升。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在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项目中带头应用装配式建造、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积极培育和壮大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服务、智慧市政运维等新兴产业。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建筑企业向科技型、服务型、绿色型企业转型,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三是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治理提质。加快建设完善我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实现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管理和数据赋能。全面推广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市政设施监测、建筑施工监管、房地产市场分析、住房保障管理、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应用,促进政府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让“科技住建”、“数字住建”成为XX市的城市新名片。
二、宜居为本,系统推进“安居工程”提档升级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宜居安居”是住建工作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将中央关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面落实好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在我市的落地。特别是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重点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持续优化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机制。二是聚力攻坚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居住安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放在首位。创新改造模式,完善政策支持,优化规划布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绣花功夫推进XX、XX、XX等片区城中村改造(XX代表具体区域或项目名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面貌、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加大城镇危旧房排查和治理改造力度,坚决守住房屋安全底线。三是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和服务便利度。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在新建小区和改造后的老小区中,围绕“一老一小”需求,完善养老托幼、便利店、菜市场、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网点。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解决设施老化、管理缺失、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城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持续提升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覆盖面和服务质量,让居民生活更舒适、更便捷。
三、韧性筑基,织密扎牢城市运行安全防护网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建设韧性城市,对住建部门而言,首要职责是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硬保障”和应急管理的“软实力”。一是筑牢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防线。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在XX市加快构建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领域的实时感知、自动响应、智能处置的安全监测体系。尤其要聚焦燃气管道“带病运行”、城市内涝防治等突出问题。加速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要求。全面梳理城市排水管网瓶颈节点,科学规划建设雨水行泄通道和调蓄空间,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在更大范围应用,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二是强化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深刻汲取各类房屋安全事故教训。健全自建房、老旧房屋、人员密集场所房屋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完善房屋养老金制度和安全使用监管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和施工,提升新建房屋抗震防灾能力。对超高层建筑进行严格论证管控,强化施工安全和运维监管,确保“建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