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锚定城市工作航标,擘画县城发展新卷

研讨发言:锚定城市工作航标,擘画县城发展新卷
    同志们: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深学会议精髓,校准城市发展“导航仪”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载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新发展阶段,为城市发展锚定了清晰坐标。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精准把握城市发展新要求,才能让**城市建设行稳致远。
    (一)坚持人民至上,厚植城市发展为民底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在城市环境打造上,注重生态宜居,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让群众呼吸到清新空气、享受到优美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创新发展,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协调发展,要统筹城市与乡村、产业与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均衡发展。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开放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共享发展,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城市发展整体效能。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体,各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在规划方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最优化。注重城市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在建设方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同时,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加强城市风貌塑造,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城市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二、聚焦重点任务,锻造城市发展“强引擎”
    立足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的重点任务,为我们提供了清晰工作路径。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精准发力,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优化城市体系,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县城扩容提质。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加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拓展产业链,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守护区域生态安全。
    (二)建设创新城市,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搭建创新平台。积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吸引更多的创新团队和项目入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对创新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群众生活新品质。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居住、商业、办公、休闲等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加强城市设计,注重城市风貌塑造,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保障能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拥堵;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四)塑造文明城市,展现城市文化新魅力。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村落等的保护和修缮。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二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