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书记在某某州防汛减灾救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某某召开全州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当前我州防汛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近期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几个重点县市作了表态发言,总体看大家对防汛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够的,措施也有一定针对性,但对照当前严峻复杂的汛情形势,对照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必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把防汛救灾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一、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当前防汛救灾的严峻形势
今年入汛以来,全州降雨呈现出”来得早、强度大、范围广、后劲足”的特点,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强降雨过程频繁,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过历史同期均值。从气象部门预测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州仍将处于降雨集中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极高。
某某州地形地貌复杂,山区半山区占比大,境内河流众多,水库堤坝、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多、分布广,防汛救灾工作历来难度大、任务重。截至目前,全州已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余处,中小型水库236座,其中病险水库28座,在建重点工程30余项,这些都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元阳、绿春等地已出现小规模山体滑坡,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防汛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同志们,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当前必须抓好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任务,而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对各级干部能力作风的严峻考验。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二、强化监测预警,筑牢防汛救灾第一道防线
监测预警是防汛救灾的”千里眼”“顺风耳”,必须做到精准高效、及时到位。要严格落实”1262”机制,即1小时内完成预警信息发布,2小时内完成隐患排查,6小时内完成应急处置方案制定,2天内完成灾后评估。各级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高降雨、洪水、地质灾害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特别是要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铜锣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在偏远山区,要发挥好村干部、网格员、监测员的作用,采取”人盯人”“户盯户”的方式,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无死角。近期,要重点关注学校、医院、养老院、工棚等人员密集场所,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送达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转移避险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举措,必须坚持”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的原则,坚决果断组织群众转移。要提前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转移路线,明确转移责任人,做到”谁来转、转哪里、怎么转”心中有数。对受威胁区域的群众,要建立台账,动态管理,一旦接到预警信息,要立即组织转移,坚决杜绝因犹豫观望、等待拖延造成人员伤亡。要妥善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基本医疗保障,让群众安心避险。
三、全面排查整治,坚决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隐患不除,险象环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整治。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点排查山区村庄、城镇建成区、学校、医院、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周边的滑坡、泥石流隐患点,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要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对危险性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要果断采取搬迁避让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近期,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更新监测数据,完善预警阈值,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要做到”一库一策”。要重点检查水库大坝坝体、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特别是病险水库要加密巡查频次,严格按照调度方案运行,确保不发生垮坝事故。小型水库是管理的薄弱环节,要落实专人看管,明确管护责任,坚决杜绝”无人管、管不好”的现象。要加强对水库下游河道的清淤疏浚,确保行洪畅通,防止因河道堵塞引发洪水漫溢。
在建工程防汛安全要高度重视。当前,全州多个重点水利工程、交通项目正在施工,要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汛主体责任,完善防汛预案,备足防汛物资,对施工现场的挡墙、边坡、临时工棚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工整改。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遇有险情要及时撤离,确保施工安全。
城市防汛排涝要突出重点区域。蒙自、个旧、开远等城区要重点排查地下车库、低洼地段、排水管网、涵洞等部位,对易涝点要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及时疏通排水管道,增设排水设施,确保强降雨时城市正常运行。要加强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检查维护,防止因洪涝灾害造成设施损坏,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四、强化应急准备,提升抢险救援能力
应急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防汛救灾的成效。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全方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要前置救援力量。州、县两级应急救援队伍要进入战备状态,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要统筹消防救援、森林消防、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等力量,合理布局,靠前驻防,特别是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库下游等重点区域,要提前部署救援力量,确保险情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
要备足应急物资。按照”集中管理、分散储备、统一调度”的原则,储备足够的冲锋舟、橡皮艇、抽水泵、编织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做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要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定期检查更新,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要畅通物资调运通道,确保发生险情时能够快速调运到位。
要完善应急预案。结合我州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组织开展实战化演练,特别是针对山洪暴发、水库溃坝、山体滑坡等情景的演练,提高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演练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确保演练一次、提高一次。
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防汛避险知识,提高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