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构建多元党课矩阵,赋能党员教育实效

经验交流:构建多元党课矩阵,赋能党员教育实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荣幸能在此次全市党员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分享我区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我区积极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新要求,以提升党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紧扣“核心点”、接好“充电线”、拓展“实践面”等举措,全力打造立体化、实效化党课教育矩阵,为党员铸魂赋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聚力增效。现将相关经验汇报如下:
  一、紧扣“核心点”,打造思想引领课堂
  思想建设是党员教育的根本。为筑牢党员思想根基,我区聚焦理论武装,精准发力,着力打造具有深度与高度的党课教育“思想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
  (一)系统推进政治理论学习
  强化政治引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课教育的核心内容。依托区委党校专业力量,精心组建理论讲师团队,深入研究开发“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围绕核心理论设置,确保党员全面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选修课则根据党员不同需求和兴趣,拓展学习广度与深度。通过“书记领学”“专家导学”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累计开展超过150场次,覆盖党员人数达1.1万人次,有效推动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二)融入本土案例深化理解
  为增强党课吸引力与感染力,我区注重将理论学习与本土实际紧密结合。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挖掘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如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精心制作一系列“理论+案例”课程包。以“让更多乡亲挑上‘金扁担’”等微党课为载体,用党员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生动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实践应用,使抽象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切实增强党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有效提升党课教育效果。
  (三)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
  我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是开展党员教育的宝贵财富。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内涵,串联起邓小平青少年时期活动旧址、烈士故居以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示范点位等共计37处,精心绘制“广安区党员教育红色矩阵地图”,并据此打造多条“沉浸式”教学线路。组织党员开展“重走小平求学路”等实景党课活动200余场次,让党员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与崇高精神,在红色场景中接受思想洗礼,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二、接好“充电线”,激发党课教育活力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为满足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党课教育的灵活性与实效性,我区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接好线上线下“充电线”,打造充满活力的党课教育“活力课堂”,为党员学习注入新动力。
  (一)推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党员学习渠道。线上,依托“小平故里红”微信公众号开设“云端党课”专栏,精心制作并推出如《红岩英烈:杨汉秀》等14部精品微党课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党史故事、先进事迹等内容,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线下,积极推行“田野党课”“院坝课堂”等特色教学模式,组织党员深入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一线,邀请农技专家、致富带头人现场授课,累计开展现场教学140余次,培训党员达9500余人次,让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二)实施分类施教精准覆盖
  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我区实施分类施教策略,确保党课教育精准覆盖。对于流动党员,建立“云端共学+返乡实践”机制,在深圳、拉萨等流动党员集中地设立1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搭建线上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发展讨论,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累计收集产业发展等各类建议300余条。同时,在流动党员返乡期间,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其对家乡发展的参与感。针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开设“银发讲堂”,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组织他们成立24支红色宣讲队,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传承红色基因,传递正能量。
  (三)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参与热情
  为改变传统党课“一人讲、众人听”的单一模式,我区持续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每年分领域举办“我在小平故里讲党课”比赛。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灵活采用现场讲述、情景再现、互动访谈等多样化方式进行授课,实现从“一人讲”向“大家讲”、从“要我讲”向“我要讲”的转变。通过活动,累计挖掘优秀讲师39名,评选出优秀党课报告45篇,有效激发了党员参与党课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拓展“实践面”,检验党课教育成果
  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工作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此,我区积极拓展党课教育“实践面”,打造成果导向的党课教育“成果课堂”,让党员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树立先锋示范标杆
在农村,设立党员先锋责任田3400亩,大力推行“一亩田三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