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大会心得体会
根据工作安排,下面,我围绕xx案例,做个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案例剖析与感悟
xx案件的发生,主要是他自身原因造成的,但外部因素不可或缺。他从xx镇开始,就有情况反映,还一路提拔、一路高升。如果当时有人敢当面批评指正,或者组织上进行提醒诫勉,有人当“黑脸”,我想也不至于走到今天。甚至在出事前,还有些“好人”告诉他没事,正是因为周围有这这样一群吹牛拍马的“好人”,才让他一步步迷失了自己,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在发现问题后,我作为第一责任人,仅仅是通过谈话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提醒,没有站在更高的政治角度督促他向组织说明情况。县纪委县监委负有对同级的监督责任,近几年接到对xx的信访检举问题,很多大家都有耳闻,外界也有传闻,但就是没有去深入核实。没有站在维护组织利益的角度对其进行提醒,隔靴搔痒,最终对xx经济社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巨大危害,严重破坏了xx的政治生态,影响极其恶劣,危害及其严重,教训极其深刻,代价及其沉痛。
二、查摆自身不足和原因分析
一是党性锻炼力度不足。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随着党龄的增长,特别是经历了多岗位的历练,片面认为自己的党性修养比较高,因而不自觉放松了对民主素养持之以恒的提高,以致在思想和行动上缺乏与错误言论、行为的斗争意识、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缺乏经常与同志之间“红红脸、出出汗”的监督提醒。参加党内生活时,虽然希望得到同志的批评帮助,但有时听到太尖锐的批评意见,还是感到难堪;讨论工作时,虽然要求与会同志充分发表意见,但有时听到强烈反对意见,还是感到面子拉不下;到基层征求群众意见时,潜意识还是希望多听到“赞扬的话”、少听到“带刺的话”。
二是廉洁自律标准不高。随着职务的提升,对领导的肯定、同事的夸赞慢慢适应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也不知不觉地淡化了,满足于不碰“高压线”、不触“双黄线”,警惕性有所下降,没有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没有做到处处防微杜渐、时时警钟长鸣,没有经常给自己念念廉政建设的“紧箍咒”,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
三是为民理念树得不牢。总认为自己在县区工作多年,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从而放松了对宗旨意识的持续锤炼,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没有像过去那样沉下去解决,不知不觉中与群众的距离变远了,执政为民理念有所松懈。工作中,往往重上级交办任务、轻群众反映问题,对待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常认为是共性问题或是一时无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满足于简单转办交办或作作批示、催催结果,没有很好地针对问题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学习作风建设论述强化理论武装。准确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上下功夫、见成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决策部署,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强化学习意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切实把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执政本领的要求落到实处。积极落实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凡事做到事无巨细,一定落地见效,自始至终强化工作落实。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和研究,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