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志愿者队伍集中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市志愿者队伍集中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的关键时期,我们举办这次全市志愿者队伍集中培训班,既是一次凝聚共识、提振精神的思想动员会,更是一次提升能力、夯实基础的专业培训会。志愿者是文明城市的“形象大使”,是社会治理的“流动细胞”,是民生服务的“温暖力量”。近年来,全市120万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扎根于基层一线,在疫情防控中逆行而上,在文明创建中担当作为,在扶贫帮困中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城市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文明底色。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们围绕“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这一主题开展培训,就是要让大家在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能力上赋“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握志愿者工作的时代内涵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志愿者工作的时代价值,切实增强做好志愿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志愿服务是精神传承的“接力棒”,彰显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德尚善、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从“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文关怀,志愿服务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进入新时代,志愿服务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雷锋精神的当代诠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在去年的抗洪抢险中,全市3.2万名志愿者闻“汛”而动,连夜奋战在堤坝加固、群众转移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红色堤坝”;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中,志愿者们每天早出晚归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让城市颜值和气质同步提升。这些凡人善举,不仅温暖了民心,更凝聚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社会正能量。我们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抓手,让文明之花在X大地常开常艳。
    (二)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的“润滑剂”,夯实基层基础
    当前,我市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人口老龄化、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日益凸显,单靠政府“单打独斗”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在扶弱助困、矛盾化解、文明倡导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X社区组建的“银发调解队”,年均化解邻里纠纷80余起,成为基层治理的“金招牌”;X高校志愿者团队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让2000余名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温暖。实践证明,志愿者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是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公开讲话”。我们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志愿服务是成长成才的“练兵场”,实现自我价值
    志愿服务不仅是奉献社会的过程,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广大志愿者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能够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拓宽视野。比如,许多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不少企业志愿者在参与应急救援培训后,掌握了急救技能,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守护者”。更重要的是,志愿服务能够让人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在付出奉献中实现价值。正如一位资深志愿者所说:“赠人玫瑰不仅手有余香,更能让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我们要引导广大志愿者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志愿服务中书写青春华章、实现人生价值。
    二、聚焦能力提升,锤炼志愿者队伍的过硬本领
    志愿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基层治理等新任务新要求下,对志愿者的知识储备、服务技能、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大家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重点提升“三种能力”。
    (一)以“铸魂”为基,提升思想引领能力
    志愿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志愿服务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二要厚植为民情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主动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更有质感。三要弘扬主流价值。通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以“强技”为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随着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养老服务、法律援助、科技科普、应急救援等专业化需求日益凸显,“粗放式”“体力型”服务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一要学好通用技能。重点掌握沟通技巧、应急救护、心理疏导等基础技能,确保在日常服务中能够“用得上、做得好”。比如,此次培训专门安排了《社区应急救援实战技巧》课程,就是要让大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科学处置。二要钻研专业知识。根据自身特长和服务领域,深入学习养老护理、青少年教育、环保技术等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比如,X环保志愿者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学习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开发出“垃圾分类微课堂”系列课程,深受社区群众欢迎。三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数字技术,掌握新媒体运营、大数据应用等技能,善于运用“云端课堂”“直播带货”等新形式开展服务,让志愿服务插上“科技翅膀”。
    (三)以“笃行”为本,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根本途径。一要在一线磨砺成长。主动深入社区网格、农村基层、项目现场,在服务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比如,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志愿服务的同志,要积极收集居民意见,协助社区制定改造方案,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在创新中打造品牌。立足我市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群众需求,大胆探索志愿服务新项目、新机制、新模式。比如,依托我市中医药产业优势,组建“中医健康志愿服务队”,开展针灸理疗、中药科普等特色服务,既能发挥专业优势,又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在总结中提升质效。及时梳理志愿服务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市文明办要建立志愿服务案例库,定期发布优秀项目案例,供全市学习借鉴。
    三、强化责任担当,开创志愿者事业的崭新局面
    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志愿者协同发力。我们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推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健全“三项机制”,让志愿服务更有保障
    一是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志愿者协会、各领域专业志愿服务组织架构,推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登记管理和业务指导,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二是激励回馈机制。严格落实《X市志愿服务激励办法》,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组织给予星级认定、积分兑换、优先服务等礼遇,探索建立“时间银行”“荣誉榜单”等制度,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社会共识。三是保障支持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志愿服务。同时,为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提供培训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二)打造“三大品牌”,让志愿服务更有特色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创品牌。紧扣市委“X”发展战略,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策划实施一批示范性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