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会,目的就是要深入剖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现状,找准问题、明确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美丽X奠定坚实基础。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下,对我市生态环境现状的精准把握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每位市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接下来,让我们全面审视工作成果、现存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机遇。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抬头见蓝”日益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风景。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向好,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逐步显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为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问题,直面挑战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忽视潜在的危机。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只有清晰洞察现存问题,才能精准施策,实现持续改善。下面,将着重剖析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空气质量来看,虽然优良天数比例有所提升,但部分区域、部分时段仍存在污染反弹现象,臭氧污染、扬尘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从水环境来看,部分河流断面水质不稳定,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生态系统仍较脆弱。从土壤环境来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任务繁重,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隐患较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从生态系统来看,生态空间碎片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系统连通性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较大压力。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执法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在全球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关键阶段,这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能否敏锐捕捉并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将决定我们能否在生态建设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们一同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宝贵机遇。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为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为我们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我市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些机遇,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深入分析,明确工作重点、实施精准策略成为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接下来,将围绕污染防治、绿色转型、生态修复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核心任务,详细阐述具体工作方向与措施。
(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全面、深入、持续地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大气、水、土壤三个方面,具体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
1.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严格落实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减排力度。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清扫保洁、物料堆场等扬尘源治理,严格落实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在用车尾气检测监管。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秸秆禁烧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2.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度,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要求,加大对重点涉水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开展河湖生态清淤、湿地修复等工作,恢复河湖生态功能。
3.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土壤污染地块名录,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制度,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二)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不仅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接下来,我们将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1.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强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减少煤炭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
(三)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方面,阐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具体工作内容。
1.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优化自然保护地布局,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功能。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加强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
(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我市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我们将从行动方案制定、重点领域碳减排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三个方面,具体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1.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
2.推动重点领域碳减排。加强工业领域碳减排,推动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强建筑领域碳减排,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加强交通领域碳减排,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加强公共机构碳减排,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公共机构碳排放。
3.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碳排放配额管理,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碳减排中的作用。
三、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艰巨,为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成为当务之急。接下来,我们将从组织领导、法治保障、能力建设以及宣传教育四个方面,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协同推进。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下面,将详细阐述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