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2025年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法院2025年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及省高院的工作部署,我院于2025年5月至12月全面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我院精心组织、精准发力、系统施治,有效遏制了司法领域中“舌尖上的腐败”现象。现将工作情况详细总结如下:
    一、专项整治行动主要成效
    (一)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全方位推动整治工作
    1.成立“1+3”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组建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院长、纪检组长、政治部主任担任副指挥长的专项整治指挥部。在此基础上,下设综合协调、案件查办、制度建设3个专班。这一架构形成了党组主抓全局、纪检严格监督、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紧密责任链条,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把控,每一项任务都能责任到人,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实施“五定”工作法,明确工作标准与流程。精心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确立了明确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定责任的“五定”标准。将整治重点细致地分解为8类32项具体情形,使整治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推进机制,每周对整治工作进行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每月进行通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压力传导机制,推动整治工作稳步高效进行。
    (二)创新“四维教育”模式,全方位筑牢思想防线
    1.开展“清风讲堂”系列教育,强化廉政学习深度与广度。组织“三个一”专题学习活动,即开展一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廉政专题学习,通过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深入学习廉政理论知识,为全院干警树立廉政学习的标杆;举办一场干警全员纪律培训,确保每一位干警都能接受系统的纪律教育,增强纪律意识;进行一轮支部主题党日研讨,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干警深入讨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干警的自我约束意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累计覆盖干警达1200人次,使廉政教育在全院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
    2.打造“镜鉴工程”警示体系,强化警示教育效果。精心汇编司法系统违规吃喝典型案例20件,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违规吃喝行为,为干警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警示素材。制作《酒局之祸》警示教育片,通过直观的视频影像,生动地展现违规吃喝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干警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组织庭审旁听3场,让干警亲身体验违规行为的法律审判过程,增强对法律威严的敬畏感。开展“以案五说”活动,即说纪、说法、说德、说责、说害,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违规吃喝案例,引导干警从纪律、法律、道德、责任、危害等多方面认识违规吃喝行为的严重性,使警示教育更加全面、深入、细致。
    3.推行“阳光承诺”行动,实现承诺全覆盖。创新“三级承诺”机制,强化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承诺书,明确在履行自身岗位职能的同时,还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庭室负责人递交管理责任状,将本部门的廉政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全体干警填写廉洁自律卡,从个人层面承诺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了承诺覆盖率100%,将廉洁自律的要求层层传递到每一位干警心中,形成全院上下一心、共同抵制违规吃喝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五查联动”机制,全面深挖问题线索
    1.开展“翻旧账”专项审计,深入排查经费支出问题。对2019年以来公务接待费、差旅费、培训费等8类经费支出进行“穿透式”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不仅仅是对账目表面的检查,而是深入到每一笔费用的具体用途、报销流程等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通过这一审计,发现了超标接待、拆分报销等问题线索17条,为后续的整改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组织“啄木鸟”交叉检查,增强明察暗访效果。抽调纪检、财务、督察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6个检查组,这些检查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开展3轮明察暗访。这种检查方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实际情况,有效地发现“隐形变异”吃喝问题9个,如一些隐蔽的私人宴请、以虚假名义进行的吃喝等,及时揭露了隐藏在暗处的违规行为。
    3.建立“智能预警”监督系统,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率。研发“三公”经费动态监测平台,这一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人均餐标、消费时段等12项预警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实时监测,能够自动抓取异常数据23条,例如超出正常餐标范围的消费、在非工作时段的异常公务接待等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违规吃喝风险,实现了对违规吃喝行为的智能化、精准化监督。
    (四)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深入深化标本兼治
    1.建立“双清单”整改制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制定问题整改清单和制度完善清单,将整治过程中发现的38个具体问题逐一列入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每完成一个问题的整改,就对相应的问题进行销号,目前整改完成率已达92%。同时,通过制度完善清单,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制度漏洞,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强化“一案双查”问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在专项整治过程中,严厉查处违规吃喝问题5起。对于每一起违规案件,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对相关的管理责任人员进行问责,运用“四种形态”处理8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2人。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2个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要求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制度执行,从而达到以问责促整改、以整改促规范的目的。
    3.完善“制度立方体”,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出台《审判机关公务接待十严禁》《机关食堂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从公务接待的各个环节、机关食堂的管理细节等方面进行规范。这些制度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构建了“审批-执行-监督-问责”全链条管理体系,涵盖了违规吃喝行为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从制度层面有效防止违规吃喝行为的发生。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温差”。部分干警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一些干警受传统“人情社会”观念的影响,存在“人情难却”的惯性思维,认为一些吃喝应酬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可能隐藏的违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年轻干警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对“饭局陷阱”的警惕性不足,存在“小节无害”的认识偏差,没有意识到违规吃喝行为即使看似微不足道,也可能逐步侵蚀司法公正的根基。
    (二)隐形变异呈现“新态”。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违规吃喝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隐形变异形式。例如,一些部门或干警通过法律顾问等中介机构转嫁费用,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吃喝费用转嫁给中介机构,以逃避财务监管;还有些以研讨名义组织宴请,表面上是正常的业务研讨活动,实际上却是违规吃喝的幌子;甚至利用电子消费卡规避监管,通过电子消费卡进行消费,使得消费记录更加隐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监督效能存在“短板”。在监督工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派出法庭、执行外勤等“移动办公”场景的监督覆盖不足,这些场景由于工作地点不固定、工作时间较为灵活等特点,导致传统的监督方式难以有效实施。此外,虽然已经建立了大数据监督模型,但目前该模型尚需进一步优化,其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影响了对违规吃喝行为的精准识别和及时发现。
    (四)制度执行存在“空隙”。部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制度条款的操作性不强,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标准。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够顺畅,不同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协同配合方面存在障碍,影响了对违规吃喝行为的整体监管效果。同时,制度宣贯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即上级部门对制度的宣传推广较为积极,但中层部门的重视程度有所递减,基层干警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相对被动,导致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深化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实施“铸魂工程”,夯实思想根基
    1.开展“廉洁司法建设年”活动。通过开展“廉洁司法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全院干警的廉洁意识。在活动期间,组织一系列的廉政学习、研讨、宣传等活动,如举办廉政知识竞赛、开展廉政主题演讲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廉洁司法氛围。同时,对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使廉洁司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干警“廉政健康档案”。为每一位干警建立“廉政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干警的廉政情况。档案内容包括干警的廉政培训记录、廉政承诺履行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等信息。通过这一档案的建立,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干警的廉政状况,为干警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对干警形成一种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3.打造“清廉法庭”示范点。选取部分法庭作为“清廉法庭”示范点进行重点建设。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从法庭的文化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