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防汛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县防汛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分析当前防汛形势,安排部署全县防汛工作,动员全县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防汛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县上下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认识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当前我县防汛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气象部门综合研判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气象条件叠加影响,今年我县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汛期预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现象,局地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城市内涝的风险极高。从地理环境来看,我县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生态敏感带,境内有x条主要河流和xx座中小型水库,河道比降大、汇流时间短,极易形成洪峰叠加效应。地质灾害防治台账显示,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涉及x个乡镇,其中xx处被列为省级重点监测点。尽管近年来实施了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但防汛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短板,北部山区x个乡镇的防洪标准不足xx年一遇,城区排水管网老化率超过xx%,xx座水库中有x座尚未完成除险加固。更值得警惕的是,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结构性缺口,部分乡镇救生衣、冲锋舟等关键物资配备率不足xx%。这些客观因素与极端天气叠加,使得今年防汛工作面临复杂局面。
(二)深刻汲取历史教训的警示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邻县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预警响应滞后、应急指挥脱节、群众转移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去年我县局部强降雨中,x乡镇因河道违规设障导致决口,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这些案例深刻警示我们,防汛减灾是国之大者,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当前要重点防范三种错误倾向,一是经验主义,认为年年防汛不见大灾而产生麻痹思想;二是本位主义,部门间推诿扯皮影响整体效能;三是形式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特别要警惕温水煮青蛙效应,对看似微小的风险隐患保持零容忍态度,真正把教训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三)全面把握防汛任务的艰巨性。防汛减灾是系统工程,具有多维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特征。从空间维度看,需要统筹山区山洪防御、平原河道防洪、城区内涝治理三大战场;从时间维度看,涵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灾后重建全周期管理;从主体维度看,涉及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xx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当前工作的艰巨性突出表现在,水库调度需要平衡防洪与蓄水的关系,群众转移涉及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安置,抢险救援面临极端条件下的交通通信保障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思维,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在指挥层面强化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中枢作用,建立“1+N”会商机制;在执行层面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分包责任制;在技术层面完善智慧防汛平台,整合水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xx类实时数据。只有通过立体化防控网络的建设,才能将分散的防汛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防汛工作的核心在于防,关键在于早,要害在于实。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早抓小抓实各项措施,牢牢掌握防汛主动权。
(一)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为全面筑牢防汛安全防线,我县将隐患排查整治作为首要任务,构建多部门联动、全覆盖排查、全过程监管的工作体系。由县应急管理局统筹协调,组织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专业力量,对水库、河道、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易涝区及在建工程开展地毯式排查,建立分级分类问题台账,实行隐患清单化、整改责任化、时限节点化管理,确保动态清零。针对山区乡镇山洪灾害风险,重点强化监测预警设施维护和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加密巡查频次;针对城区内涝短板,加快推进排水管网清淤改造,对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危旧房屋等关键部位落实防水挡排措施;针对水库安全,严格规范调度运行,建立水位动态监控机制,坚决杜绝超汛限蓄水行为。同时,实行隐患整改闭环管理,通过整改验收销号三环节强化督导,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责任主体严肃追责,确保隐患真改实改、见底清零。
(二)完善应急预案和抢险准备。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从预案体系、队伍建设和物资保障三方面夯实应急基础。一是构建三级联动预案体系,按照简明实用、便于操作原则,全面修订县、乡、村防汛应急预案,细化危险区人员转移路线图,明确xxx处应急避险场所和xxx名包保责任人,确保预案群众能听懂、干部会操作。二是打造专业化抢险力量,整合消防救援大队、基干民兵、社会救援组织等资源,组建县级抢险突击队和乡镇级应急分队,每季度开展堤防加固、群众转移、水域救援等实战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三是优化物资储备布局,采取“县级储备库+乡镇前置点+村级应急箱”模式,新增储备冲锋舟、排水泵站,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预置卫星电话、应急照明设备等特殊装备,建立物资调配绿色通道,实现3小时内应急物资全域可达。
(三)强化监测预警和科学调度。坚持预字当先、科学防控,全面提升防汛减灾现代化水平。气象、水利、自然资源部门建立1小时会商机制,运用雷达卫星、物联网传感设备等科技手段,实现降雨强度、河道水位、山体位移等数据实时共享,预警信息通过智能广播、政务新媒体等渠道5分钟内直达基层。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对全县水库实施“一库一策”精准管控,在强降雨来临前预泄腾库,在灌溉期科学蓄水保供,对违规设障、非法围垦等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把人员安全转移作为重中之重,对地质灾害威胁区、沿河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的群众落实一户一策转移方案,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责任体系,配备应急转运车辆,确保预警发布后2小时内完成危险区群众全员转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保障,严明纪律,确保防汛工作落地见效
防汛工作是一场硬仗,必须以最严的纪律、最实的作风、最强的保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