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郭女王曹魏王朝的首任皇后,但她在荣登后位之际,却被朝臣公然骂作“贱人暴贵”。且这一极具侮辱性的记载,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文德皇后传》中,令人瞠目结舌。

注:鉴于曹操终生未称帝,因此其继室卞氏身份为魏国王后、魏朝皇太后,但未曾为皇后。

文帝欲立(郭氏)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魏书 文德皇后传》

虽然陈寿“惜墨如金”,对郭氏的早年经历语焉不详,但从《文德皇后传》中的吉光片羽来看,郭氏上位,内幕极深,颇值探究。

郭氏早年“没在铜鞮侯家”,直至三十岁时才“得入东宫”,且在四年之内(213-217)便宠冠群芳,甚至能够谗害替曹丕生育长子、长女的甄夫人,着实匪夷所思。

文帝纳(甄)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书 文昭皇后传》

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也。–《魏书 文德皇后传》

另外一处吊诡的记载,便是郭氏之父郭永曾官至郡守,但其子女却名位不显:长子官止县令,幼子为县小吏,不入士流,女儿竟然“没在侯家”;与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完全无法联系到一起。

笔者结合郭氏亲族的姓氏与相关记载,怀疑安平郭氏可能受过董承之乱(200)的牵连,因此败落。受限于史料众寡,这一猜想的逻辑论证或不够严密,权作发散思维、抛砖引玉之谈。

本文共 7600 字,阅读需要 15 分钟

“没在侯家”

《文德皇后传》云:郭女王“早失二亲,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之后的记载便是一片空白,直至“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

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早失二亲,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魏书 文德皇后传》

王沈《魏书》云“(郭)后汉中平元年三月乙卯生”,而“太祖为魏公”在建安十八年。可知自中平元年(184)至建安十八年(213)的三十年时间中,郭女王的人生履历几乎无迹可寻。

(郭)后以汉中平元年三月乙卯生,生而有异常。–王沈《魏书》

“没在侯家”,语义不甚明了,按“没”字的褒贬倾向来看,大约是指在侯爵家中充当歌妓、奴婢、媵妾一类的卑贱角色。按郭氏在三十岁时才“得入东宫”,她在铜鞮侯家想要保全贞洁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境遇应该十分不堪。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郭女王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

不过汉魏时代,尤其是丧乱之世,舆论也不大看重妇女贞洁,曹氏父子尤甚。曹操继室卞氏“本倡家”,歌伎出身;曹丕甄夫人为袁熙之妻;曹叡原配虞氏则公然讥讽“曹氏自好立贱”,因此郭氏以残花败柳之姿入选东宫,也并不足怪。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魏书 武宣皇后传》

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魏书 明悼皇后传》

另外需要解释一下“铜鞮侯”的含义。铜鞮是县名,属并州上党郡(见《续汉书 郡国志》),按字面意义理解,即分封在上党郡铜鞮县中的侯爵。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铜鞮”有两处,一处在并州上党铜鞮县,另一处在荆州南郡襄阳县。鉴于郭永(郭皇后之父)曾担任过一任南郡太守,且襄阳县在建安十三年(208)之前隶属南郡,因此亦有人怀疑《魏书》中的“铜鞮侯”,封邑实在襄阳

(郭后)父(郭)永,官至南郡太守。–王沈《魏书》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晋书 地理志》

不过考诸史料,可知襄阳境内的“铜鞮巷”,得名时间晚在南朝齐、梁间,因此《魏书》中的“铜鞮侯”,必在并州上党境内。清末学者卢弼注解《三国志》,博引群书,亦勘定铜鞮在上党,可为佐证。

初,(梁)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铜鞮),反缚扬州儿。”–《隋书 乐志》

可惜的是“铜鞮侯”未详其名,亦无事迹可考,因此无法确定他与郭女王之间的具体关系,诚为遗憾。

至于身在上党的铜鞮侯,为何要贡献“没在家中”的郭氏入曹丕府中为妾,大约与时代背景有关。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称魏公,改易东汉旧制,“复天下为九州”,并州被划入冀州辖区,以增益曹操的直辖领地(曹操兼任汉廷丞相、汉廷魏王与冀州牧)。

(建安)十八年……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魏书 武帝纪》

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章怀注引《献帝春秋》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曰:“……封君为魏公……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魏书 武帝纪》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曹操为魏公,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

铜鞮县隶属上党、上党郡隶属并州、并州又被划入冀州,因此铜鞮侯向上级(冀州牧曹操)进献女眷以邀荣宠,便合乎情理。这也和《文德皇后传》记载的“太祖为魏公时,(郭氏)得入东宫”相吻合。

从时代背景看,彼时(213)曹操公然破坏汉廷旧制(异姓称王),僭越之势已成。群僚望风承旨,示忠邀宠,被进献给曹氏父子的女子,应该远不止一人,来源亦不局限于一地,郭女王无疑是其中一员。

郭氏的门第与诸昆弟仕宦状况

虽然《魏书》出于政治需要,极力美化郭氏的家族地位,但从种种旁证来看,这一家族自郭永死后便迅速败落。曹魏群臣称郭后为“贱人(即门第卑贱之人)”,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王沈《魏书》云:郭后之父郭永,“官至南郡太守,谥敬侯”;其母董氏,受封“堂阳君”。乍看之下似乎满门朱紫,荣冠一方;但结合陈寿记载,可知所谓的“敬侯”、“堂阳君”皆为魏明帝时代的追封,郭氏父母生前并不具备太高的政治地位,更无爵位在身。

父(郭)永,官至南郡太守,谥敬侯。母姓董氏,即堂阳君。–王沈《魏书》

太和四年……(明)帝追谥(郭)太后父永为安阳乡敬侯,母董为都乡君……(青龙)四年,追改封永为观津敬侯,世妇董为堂阳君。–《魏书 文德皇后传》

(1)郭浮

郭夫人之兄郭浮,官止高唐县令;其弟郭都、郭成,名位不显,皆早死。郭浮亦短寿,《文德皇后传》称之为“蚤(早)丧兄弟”。

长男(郭)浮,高唐令;次女(郭)昱;次即(郭)后;后弟(郭)都、弟(郭)成。–王沈《魏书》

(郭)后蚤(早)丧兄弟。–《魏书 文德皇后传》

(2)(3)郭都、郭成

郭夫人弟,郭都、郭成不仅“蚤丧”,还属于非正常死亡。

《鲍勋传》记载:郭夫人之弟担任县吏期间“断盗官布,法应弃市”。所谓“弃市”即公开杀戮,属于“显诛”的一种,与“隐诛”相对。隐诛即在狱中或家中赐死,一般用于政治地位较高的人物。

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魏书 鲍勋传》

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郭氏之弟的地位有限,郭弟的“县吏”,应该是中低级的小吏,而非“功曹”、“五官掾”一类的大吏。

魏晋小吏十分卑贱,按《晋书》记载,县中小吏甚至需要替大吏“厕中执烛”。郭弟“断盗官布”,也能反映出他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不甚理想。

刘卞)少为县小吏,功曹(高级县吏)夜醉如厕,使卞执烛。–《晋书 刘卞传》

郭女王之弟下狱时,曹丕曾“数手书为之请罪”,结果鲍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即上报曹操定夺)”。

太祖时在谯,太子留邺,数手书为之(郭夫人弟)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魏书 鲍勋传》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郭夫人弟下狱,曹丕数手书为之请罪

曹操执法严苛,不避亲贵。清河大族崔琰侄女为曹植之妻,因为“衣绣”,违背了曹操的节俭之令,便遭到赐死;据此可知郭夫人之弟断无生路。郭弟自此也确实不见记载,下场显见。

(曹)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魏晋世语》

(4)孟武

郭夫人有一姊郭昱,嫁同乡孟氏,生一男孟武,即郭夫人外甥。

郭氏为皇后时,孟武仰仗权势,在家乡大肆纳妾,不仅志趣低俗,且破坏了曹魏的“妇女配士”之制(见《明帝纪》引《魏略》),遭到郭后斥责。

(郭)后姊子孟武还乡里,求小妻(指纳妾),后止之。遂敕诸家曰:“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魏书 文德皇后传》

明帝)又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魏略》

(5)孟康

孟武同族孟康,因外戚缘故得以担任散骑侍郎,结果又遭当时耻笑。

(孟)康字公休,安平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并受九亲赐拜,遂转为散骑侍郎。–《魏略》

散骑、黄门诸官,在魏晋时是勋贵子弟的起家官,号为“清华”。《魏名臣奏》记载曹丕欲以“散骑”为天子门生,此职之清贵可知。

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曹丕)本意也。–《魏名臣奏》

魏朝勋贵认为孟康“既无才敏,因在冗官”,且“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而(孟)康独缘妃嫱杂在其间”。可知孟康家族并不在“高才英儒”之列,门第十分有限,乃至被讥笑为“阿九”。

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而(孟)康独缘妃嫱杂在其间,故于时皆共轻之,号为阿九。–《魏略》

郭永当年为郡守之际,正值家族鼎盛,其姻亲之家却不堪若此;郭氏的原本门第也可想而知。

(6)郭表

由于郭女王的同胞兄弟皆“蚤丧”,因此过继同族郭表,令其“奉(郭)永后”。然而郭表的气量志趣并不比郭都、郭成等人高多少。

(郭)后蚤(早)丧兄弟,以从兄(郭)表继(郭)永后,拜奉车都尉。–《魏书 文德皇后传》

郭都等人当年因为“盗官布”而遭“弃市”,郭表则在曹丕东征孙权之际(225)借着“留宿卫”的便利,征调民夫“遏水取鱼”,贪鄙如此,震惊当时,以至遭到郭女王的痛斥。

黄初)六年,(文)帝东征吴,至广陵,(郭)后留谯宫。时(郭)表留宿卫,欲遏水取鱼。(郭)后曰:“……今奉车(郭表时为奉车都尉)所不足者,岂鱼乎?”–《魏书 文德皇后传》

(7)刘斐

郭女王的“外亲”刘斐,凭借外戚身份,不顾尊卑,强娶外乡大族女子,影响恶劣,丑闻竟传至洛阳。以至郭后不得不下敕令,令宗族、姻亲们稍加收敛,“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

(郭)后外亲刘斐与他国(指外乡人)为婚,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魏书 文德皇后传》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郭后:亲戚嫁娶,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

从可见记载看,郭女王的昆弟姊妹乃至姻亲外家,多为鄙陋不堪的凡俗蠹虫,一无可取,甚至连她本人也“没在铜鞮侯家”,长期沉沦,这一家族的衰败破落,是显而易见的。

有鉴于此,在郭氏荣登后位之时(222),魏朝群臣遂群起攻讦,称之为“妲己”、“妺喜”,甚至威胁曹丕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便会“下陵上替,乱自上起”,言辞汹汹。

文帝欲立(郭氏)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桀奔南巢,祸阶末喜(妺喜);纣以炮烙,怡悦妲己。”–《魏书 文德皇后传》

不过曹丕对郭氏可谓情深意笃,不顾群臣谏阻,坚持立郭氏为皇后,甚至还把长子曹叡过继给郭氏抚养(甄夫人临死,将曹叡托付给李夫人),以强化郭氏的嫡室地位。

甄后临没,以(明)帝属李夫人。–《魏略》

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汉晋春秋》

从某种意义上看,“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的郭女王,无疑属于家族异类,她依仗曹丕而平步青云,以至“贱人暴贵”,鸡犬升天,比当年的屠户之女何皇后,亦不遑多让。

“时时有所献纳”

郭氏三十岁(213)入东宫,三十四岁(217)便宠冠群芳(是年曹丕得立太子),甚至力压“擅室数岁”的甄夫人,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

(郭)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魏书 文德皇后传》

如前所述,郭氏三十岁前“没在侯家”,早成败柳残花,且她的实际年龄仅比甄夫人年轻一岁,入东宫时已人老珠黄;可知她能够上位,完全凭借“智数”,亦即“文帝定为嗣,(郭)后有谋焉”。

郭女王在曹丕夺嫡的过程中究竟做过什么具体工作,史料所限,已经无法知晓,不过从残存的线索中,仍能略加猜想。

郭氏入宫前的人生经历,是在铜鞮侯家充当歌儿舞女,且在三十岁的“高龄”(针对魏晋而言)仍能被荐举进入东宫,可知此人极擅后宫争斗。因此对郭氏“有所献纳”的分析,不应求之过深,而应侧重于后宫方面。

关于曹丕立储的相关记载,《魏书》之中所见甚多,《文帝纪》、《陈思王传》、《贾诩传》均有涉及,但最易被忽略的便是《武文世王公传》中的记载。

《赵王干传》称“(曹)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曹)干母有力”,这是一处十分重要的线索。

(曹)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魏书 武文世王公传》

按《魏略》,曹干又名曹良,生母为“陈妾”,养母为“王昭仪”。曹操死时,自诩“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

曹干,一名良。良本陈妾子,良生而陈氏死,太祖令王夫人养之。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魏略》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曹操: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

按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220),曹干应生于建安二十一年(216),然而《干传》又云传主“建安二十年封高平亭侯”,可知曹干生年实在建安二十年(215),即出生同年。据“三岁亡母”可知其生母陈妾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

赵王(曹)干,建安二十年封高平亭侯。二十二年,徙封赖亭侯。–《魏书 赵王干传》

注:曹干的生年问题,可能与曹操立遗言的时间有关。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但遗言或立于二十四年冬十二月。若此,则曹干“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便符合实际情况。

如前所述,郭氏“入东宫”,事在建安十八年(213),而彼时恰好是曹操晋升魏公的同年,被贡献进入魏国宫廷的女子,亦绝非一人。

按曹干的生年(215)推算,其生母陈妾很可能是在建安十八年(213)前后与郭氏一并被荐举入邺的。只不过陈妾入魏王宫,郭氏入曹丕府。设使陈妾或王昭仪与郭氏有旧,那么便能解释王昭仪为何愿意在立储之事上替曹丕进言。

《陈思王传》记载,曹丕为求储君之位,大肆拉拢曹操的身边近侍,乃至“宫人左右,并为之说”。其中的“宫人”、“左右”含义颇广,而王昭仪必在其中。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魏书 陈思王传》

王昭仪身为曹操的爱妾(昭仪地位仅次于夫人),在曹操生前恐难与曹丕相见。因此有理由相信,在王昭仪与曹丕之间充当联络人的,便是郭女王。

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魏书 后妃传》

对君王、尤其是对中老年君王而言,枕边风总是特别管用的。妺喜之于夏桀、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周幽、骊姬之于晋献,皆如是。曹操亦不能免俗,他死前仍在叮嘱众遗孀“分香卖履”,其心性可知;而在立储之事上“(曹)干母有力”又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魏武遗令》

从这个角度看,郭女王升任皇后时(222),被魏朝群臣比作“妺喜”、“妲己”(见前文注引),似乎也并不为过,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实际情况的客观陈述。

郭氏家道中落的原因猜想

从现存史料推断,笔者怀疑郭氏家道中落,可能与昔日(200)的董承之乱有关。不过受限于史料过少,这一观点权作猜想,难以定论。

郭女王之母姓董,籍贯不详。按《魏书》,董氏在青龙年间被追封为“堂阳君”,堂阳旧属巨鹿郡,后属安平郡,而郭后籍贯安平广宗,按此,则董氏亦应出身安平郡,似无异议。

安平国堂阳,故属钜鹿。–《续汉书 郡国志》

不过汉末三国的爵位与籍贯往往不能相符。举例而论,刘备籍贯幽州涿郡涿县,封地却在荆州南郡宜城;关羽籍贯司隶河东解县,封地却在荆州武陵汉寿;袁绍籍贯豫州汝南汝阳,封地却在冀州魏郡邺县。

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蜀书 先主传》

曹公即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蜀书 关羽传》

天子以(袁)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魏书 袁绍传》

种种例证,可以佐证董氏虽受封为堂阳君,但籍贯未必在安平郡。

安平郡属冀州,与河间国紧邻,而河间国恰恰是灵帝生母董太后的故乡。董太后之侄董承,在建安五年(200)因为衣带诏事件遭到族诛,直系亲属倾覆无遗,旁系亲属亦应受到严重牵连。

孝仁董皇后讳某,河间人。–《后汉书 皇后纪》

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裴松之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

中古社会,士人婚姻往往局限在故乡,或者同县,或者同郡,跨州郡的婚姻较少。若郭夫人之母出身河间董氏,那么郭永的婚姻,便可以被视作“与外乡为婚”。

若果真如此,不仅可以解释郭氏一家为何迅速败落,还可以解释郭氏外亲刘斐联姻外乡大族时,郭后为何表示“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见前文注引)。这是因为当年郭永与便与外乡大族(河间董氏)联姻,不幸遭到政治牵连,导致子嗣“为县小吏”,女儿“没在侯家”。简言之,即历史教训所致。

退一步而言,即使郭永之妻董氏出身于安平,但考虑到安平、河间两地紧邻,仍不能否定诸董氏间存在亲缘关系的可能性。

此处略举一例。按《魏略》,吉茂的“宗人”太医令吉本密谋反曹,吉茂遂连坐下狱,由于他得到钟繇的保荐,证明他与吉本“服第已绝”,遂得以不死。

(建安)二十二年,(吉茂)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会钟相国(钟繇)证(吉)茂、(吉)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魏略》

吉茂籍贯冯翊池阳,见于《魏略》;但吉本的籍贯诸书则语焉不详,是否为冯翊已不可考。按二人“服第已绝”,恐存在籍贯相异的可能性。换言之,安平、河间的诸董氏之间,亦有类似可能,即存在同宗嫌疑。

设使此猜想成立,则郭女王一家在建安年间(196-220)的的凄惨境遇,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董承的远亲,他们难免受到政治牵连;但由于昭穆疏远,也罪不至死,最终表现为男子仕宦受阻,女子罚没为婢。直至曹丕登基,郭氏的境遇才得到改善。

实际郭氏“为夫人”乃是在“太子即王位”之后,且不免群臣非议,认为“无以妾为夫人之礼”。可知终曹操之世,郭女王的地位始终有限,这应与彼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太子即王位,(郭)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魏书 文德皇后传》

文帝欲立(郭氏)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魏书 文德皇后传》

另按王沈《魏书》,郭氏主政中宫时,“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此言甚有深意。

(郭后)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王沈《魏书》

马皇后是汉明帝正室,她身上具备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膝下无子,其二是罪臣之后。

马氏由于不能生育,便过继了外甥女贾氏(亦为汉明帝妃嫔)之子,“尽心抚育”,此即日后的汉章帝。与马氏相类,郭氏亦无子,遂收养甄夫人之子曹叡,此即日后的魏明帝。

时(马)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明)帝以(马)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马)后于是尽心抚育。–《后汉书 皇后纪》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意思是什么

郭女王常慕汉明德马皇后之为人

此外,伏波将军马援(马皇后之父)由于卷入政治事件,家属沦为罪臣,导致马氏“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

(马)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汉书 皇后纪》

照此看来,郭氏可能亦如马氏一般,因董承之乱而沦为罪臣子弟,遂“没在侯家”。相似的出身背景,也是郭氏“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的原因所在。

不过诚如前文所言,鉴于史料所限,这一观点权作猜想,目前尚不能定论,可以见仁见智。

小结

以行文笔法来看,陈寿对郭氏的早年经历多有回护。作为魏朝的首任皇后,竟然一度“没在侯家”,且入东宫时已经年逾三旬。若说其中毫无隐情,无疑是自欺欺人。

但受限于史料,探究郭氏早年的履历也便异常困难。结合郭永及其子代的官位变化,笔者发现这一家族的的衰落异常迅速:父为郡守,子不及父,尚可理解;但父为郡守,女儿“没在侯家”则难以理喻。尤其考虑到郭女王之兄郭浮一度官居县令,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他会坐视姊妹被罚没为婢。

然而结合郭永之妻的姓氏及安平、河间两郡的接壤情况,便很容易联想到郭氏因董承之乱遭到牵连的可能性;若如此,则郭浮“蚤丧”,郭女王“早失二亲,没在侯家”,诸弟混迹闾阎,为县中小吏,便能得到合理解释。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期的卑贱生活,赋予郭氏的不仅是苦难,也锤炼出她的坚忍性格及凌厉手腕。郭氏以高龄入东宫,先助夫夺嫡,后谗杀甄氏,数年间便独擅中宫,荣登后位,以至“贱人暴贵”。昔日郭永尝言“此乃吾女中王也”,可谓一语成谶。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