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1963年,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遭遇特大干旱,水位下降到了河床,露出一批大型石像,石像造型各异,躺在淤泥之中。这些石像中有的被雕成了麒麟、雄狮、骏马、龟趺等各类瑞兽,还有文臣、武将、太监和侍从等一众人像。

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理和研究,这里被确认为是明祖陵。此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西岸,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墓葬地。此次发现,距明祖陵被湖水淹没已接近300年。这非常让人奇怪,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国之君为何将自己的祖坟建在水患频发的湖边,按古代风水学推理,明祖陵的位置极不理想,不但算不上是风水宝地,甚至连吉壤都不是。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将自己的祖先葬在这里呢?

根据古代相地术的说法,从秦始皇被称做“祖龙”开始,龙就成了帝王象征与比附的对象。于是,历朝历代的当政帝王便花大力气为自己“寻龙探穴”——寻找龙脉,希望能为自己的家族找一块安葬的风水宝地,护佑自己的子孙后代永保江山,难道朱元璋不知道这一点。而且在中国的版图上被大家一致公认的“龙脉”就有三条。

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北龙

黄河以北的山脉属“北龙”。北龙西起昆仑山,向东延伸经祁连山 ——贺兰山——阴山——北转大兴安岭山脉与长白山山脉,长白山向南延伸至朝鲜的白头山入海。另一支为汾水流域的恒山,又一支为太行山山脉,自西向东垮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连绵400多公里,尽于北京西山。

北龙山脉大起大落,雄壮巍峨,具有万世不拔之相。西安、北京、天津、沈阳、长春以及朝鲜的平壤在此条龙脉上。

中龙

黄河以南汉水以北的山脉属“中龙”。据撼龙经》载关中之山,皆为蜀汉而来。一支西起秦岭东至大别山。一支生下嵩山,东尽泰山。中龙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开封洛阳、济南、合肥、扬州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南龙

长江以南诸山属“南龙”。南龙祖于岷江,出岷山,夹江而行,横断山脉向东到两广,经过湖南、江西、一路到福建武夷山。左边一支去为江北,右边一支分散为江南闽广。其一支为衡山,尽于江西九江庐山,一支自南而东,经鄱阳湖之滨,进入黄山,延伸至南京,又一支至浙江的天目山分一支尽于闽北之雁荡山。

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南龙干脉多出支脉,支脉又生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长江以南的中华大地。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武汉、均在处在南龙的龙脉上。

可以说在古人的眼中,大山名川的高低起伏、绵延盘恒,就如同一条条飞舞腾跃的巨龙。而我国大陆有三分之二的地带是山区,也就是说这样的风水宝地并不难找。

可是,朱元璋明知明祖陵的位置风水不好,他为何不另外找一块地方安放自己的祖先呢?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大字不识一斗,但朱元璋并不笨。打开中国历史的大门,你会发现皇帝利用神话传说愚弄百姓的事例比比皆是,只不过让人料想不到的是,这一次朱元璋利用的是明祖陵,毕竟是自己的祖坟啊!

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在朱元璋还没有当皇帝之前,他的祖上几代都非常贫困,四处漂泊。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他在60岁时流浪到古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境内,为小镇上的一个姓水的地主打长工。朱初一带着一家老小在洪泽湖边搭个窝棚,一边放猪,一边垦荒,以维持生计。一年深秋,帮地主放猪的朱初一躲在一座土墩后面避风。突然想起,他曾听镇子上的人说过,这个地方背山面水,虽然看起来不出众,其实是一块龙脉,谁死后葬在这里,说不定谁的后代中就有人会出皇帝。

朱初一想到这,他生怕别人抢得先机,便从此隐藏了这个秘密,即使对家里人也没有透露半分。直到临死前,才嘱咐儿子把自己葬在了那里。然而,让后人怀疑的是明祖陵的地理位置,在风水学上明明不是一个吉地,为何在传说中就变成龙脉了呢?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去粉饰明祖陵呢?

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心里缺什么,就一定会去标榜什么。朱元璋缺什么呢?朱元璋缺一个好的出身,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值得炫耀的贵族血统。对于朱元章来说,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突然间咸鱼翻身的暴发户,心里总觉得别人看他的眼光怪怪的。无奈之下,为了给自己称帝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证明自己是天意所授,草根皇帝朱元璋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也只能请出自己的老祖宗替自己站台了。

其实,明祖陵风水不好,朱元璋何尝不想移墓呢?但是,如果移墓必须挖墓,那样势必会泄了王气,影响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解决明祖陵的风水的劣势,当年朱元璋也曾派人对陵地做了大规模的改造。一切按风水的要求,既进行了埋土填洼,又堆土做了假山,陵园四周还挖了河渠,人工制造了许多景观,这才将明祖陵变成了一块像模像样的“风水宝地”。

潘季驯束水攻沙,潘季驯束水攻沙是第几次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又不如人祸。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淮河中、下游连遭水患,明祖陵不断受到威胁。明万历年间总管河道的工部尚书潘季驯,主张“以水治水”,试图用淮河的水把来自上游的黄河水挡回去。可惜,凭当时计算能力和抗洪条件,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冒险行为。结果,潘季驯他们无论怎么蓄积淮河里的水,也没能抵挡住汹涌奔腾黄河,两水汇集,又倒灌进入淮河,洪水不仅上溢泛滥,又使淮河的河床被洪水冲刷抬高。愚昧治水反被水治,这就导致了明祖陵在水下被淹没了300年的厄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1339.html